東南網龍巖2月27日訊(記者 黃筱菁)春回大地,龍巖各地的民營企業紛紛開工復工,保持干勁加足馬力,力爭實現第一季度開門紅。 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數據顯示,目前龍巖市有私營企業3.5萬戶,個體工商戶16.8萬戶,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65%的稅收、66%的地區生產總值、68%的科技成果、94%的就業崗位、96%的規模以上企業數,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幫助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近年來,龍巖市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通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為企業解決問題和減負、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三箭”齊發,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 定政策 促發展 在連城中觸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尺寸觸摸屏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忙著生產作業。這條生產線采用全自動設備,能生產80吋以上、最高達100吋的超大尺寸觸摸屏,在全國處于領先。 該公司是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談到企業的發展,經理張仁貴提到了政府政策的“加持”:“這幾年,有關部門為我們申請了戰略新興產業資金補助和技術幫扶資金,為企業技改提供了支持。” 政策,無疑是給成長中的民營企業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的“及時雨”。為了給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環境,龍巖市出臺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二十條措施》《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八條措施》《支持專用車產業加快發展八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整合多部門力量,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給予資金、辦事等方面的便利和幫扶。 “在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和多樣化的今天,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生存下來的關鍵。”龍巖市工信局企業科副科長郭晶榮說。《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二十條措施》中,從自主創新、做強做優、數字化轉型、發展綠色經濟、提升管理水平、品牌建設等六個方面,在資金上給予民營企業一定支持。如對首次認定為市級、省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的,最高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民營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予以重點扶持;對首次獲省級、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的,最高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等。 對于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龍巖市還出臺了“雙培育”行動計劃。在實施“雙培育”的過程中,實施“一企一策”“一業一策”,為61家簽約企業量身定制282條幫扶措施,兌現獎補資金9000萬元,推動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數據說明成效:2018年,全市61家“一企一策”簽約工業企業共實現產值714.4億元,同比增長20.6%;其中市級7家“一企一策”簽約工業企業實現產值449.2億元、同比增長18.5%,全市61家簽約企業中有42家實現兩位數增長。 “政策的制定,一方面是為了切實幫助民營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給企業增加信心和獲得感,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龍巖市工信局企業科負責人蘭光表示。 解難題 減負擔 民營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面對新形勢,也會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成長的煩惱”,如原材料、用工、用地、用電、用氣等成本高,轉型“心有余而力不足”,融資難等問題。 “有些中小型民營企業,在起步階段可能面臨的是資金緊張、沒工、沒地等問題,我們要先幫助他們解決好生存這個當務之急,然后再扶持他們做大做強。”郭晶榮說。 在融資方面,龍巖市相關部門每年進行產融合作,圍繞服務中小微工業企業融資,聯合人民銀行龍巖中心支行,組織全市銀行機構主動深入成長型中小微企業開展金融服務,著力摸清企業的信貸需求,根據不同企業不同實際情況,確保每家企業都有銀行機構上門對接服務。 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擔保難。如何破解?龍巖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綜合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龍巖市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共有10家,注冊資本近17億元,實現市縣二級全覆蓋。2018年底,全市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責任余額50.56億元,全年為3156戶企業提供158.62億元的擔保,在促進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龍巖市委、市政府將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支持企業直接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列入《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二十條措施》之中,助力民營企業翻越融資難這座“高山”。 各級也紛紛為民企解難。新羅區政府與福建龍巖農商行簽訂“一行一策”合作備忘錄,優先保障成長型企業的信貸資金需求,2018年已為15家企業放貸18筆合計4330萬元;永定區協調企業融資中存在的抵押、擔保、續貸問題,為6家企業新增融資1230萬元…… 除了解決融資難題,為企業降本減負,也是激發企業活力的重要一環。對于億來實業、金怡豐工貿、榮耀紡織等3家企業來說,2018年企業用電成本節省不少。為了幫助企業降低用電成本,長汀縣組織上述企業參加2018年電力直接交易,目前共計減少企業用電成本約96萬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發展二十條措施》里,也在減稅、用地、用工、用電、用氣等方面制定措施,切實為企業減負。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龍巖市相關單位落實各項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收負擔16.6602億元,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0.0751億元,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2.7568億元,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2.0102億元,合計減輕企業負擔約22.0681億元。其中,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18.0098億元,民營企業減負16.0149億元。 優環境 穩信心 難題一個個解決,負擔一點點減輕。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還需要有好的發展環境和氛圍。 最近幾天,龍巖市工信局企業科的工作人員接到了不少電話,許多民營企業負責人針對“民企二十條”里的內容,詢問相關的申報情況。現在,民營企業家想要了解政策或是尋求幫助,不僅可以打電話,更可以直接面對面溝通。 為了加大幫扶企業力度,加快企業產業轉型升級,龍巖市實施“千名干部掛千企幫扶服務”,全市選定1000家規上工業、農業、商貿物流、文化旅游企業,按照“一個企業、一名領導掛鉤幫扶”的機制,市領導掛鉤50家“雙培育”龍頭企業,100名市直部門處級領導掛鉤重點骨干企業,剩余850家企業按屬地原則,由各縣(市、區)、經開區選定企業并安排科局級以上干部掛鉤。 干部掛鉤企業,都做些什么?他們深入到企業,聽呼聲摸實情,重點幫助解決企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要素保障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要指導企業策劃好項目,引導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運用新技術,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同時送政策增信心,到企業宣傳各級出臺的優惠政策,指導企業辦理扶持項目申報事宜,做好下撥資金的跟蹤落實工作。 而對于企業反映的困難問題,相關部門能夠現場解決的,馬上協調解決,不能現場解決的,及時幫助研究解決。對需長期解決的問題建立臺賬、明確責任、限期落實。 這樣點對點的幫扶和指導,更具有針對性:龍合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獲評福建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在這過程中,龍巖相關部門對企業進行點對點的指導和引導;武平縣指導服務宇田汽配完成異地搬遷和生產智能化升級改造,生產工藝和裝備水平達到國內領先……一個個例子,正說明了幫扶的成效。 此外,龍巖還從擴大民間資本投資范圍、優化審批服務辦理流程、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將“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改造為“透明門”“直通門”“感應門”,讓民營企業真正進得了“門”,辦得成事。“環境好了,辦事順了,問題不會難解決了,企業的信心就能進一步增強,為龍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蘭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