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時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好時節。隨著天氣逐漸變暖,有的農民正在開展春耕備耕生產,有的對冬種的馬鈴薯進行收獲,田間一片忙碌的景象。目前,平潭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生產現代化,在田地里就能看到質量興農、產業幫扶、社會化服務等新景象。 馬鈴薯產量降低、價格上升 在蘆洋鄉黃土墩村,只見一臺臺收割機在農田里開過一圈,馬鈴薯一下子“浮”到地面。馬鈴薯種植戶林輝一大早就來到田間,一邊指導工人如何收獲馬鈴薯,一邊查看今天的收成情況。看著大小不一的馬鈴薯,他嘆了一口氣。“今年雨水多,加上晚疫病,一畝地產量好的能有4000多斤,產量差只能達到2000多斤。”林輝說。 雖然馬鈴薯的產量降低,值得慶幸的是售賣價格上漲了。在中樓鄉昆湖村,種植戶陳和好種植的1000多畝馬鈴薯,已經陸續開始收成和售賣,雖然今年產量較低,但他也不慌張。 “今年的價格比去年上漲了很多,去年一斤在1塊到1塊2左右,今年一斤大概在1塊7左右,目前主要銷售到上海、南昌等地。”陳和好說,今年的馬鈴薯個頭小、品質好,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 據了解,今年我區共種植了6700多畝馬鈴薯,均采用優質的“閩薯1號”為種植品種。“經過幾年的不斷試種和淘汰,最終我們選取了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良好的‘閩薯1號’作為全區馬鈴薯的推廣品種。此外,我們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模式,增施有機肥,減少農藥使用量,助推農民生產出高產、綠色的馬鈴薯。”實驗區農技服務中心主任蔡宗信說。 春耕作物以花生、甘薯為主 相較于種植大戶忙著收獲,大部分自家種植的農民,已經開始備耕春耕。 天剛蒙蒙亮,平原鎮桃花寨村村民何基官便來到農田里,準備將農田進行翻耕,種上花生。“田地荒廢著比較可惜,所以準備種一些花生自己吃。”何基官說。 “現在天氣還不夠暖和,等馬鈴薯收完,就可以投入花生的種植。”農戶陳和好說,他已經購買好肥料和新的生產機器,做好春耕生產的準備。 記者從實驗區農技服務中心獲悉,今年實驗區春耕農作物以甘薯和花生為主,預計甘薯種植在50000畝左右,花生在45000畝左右。“目前,實驗區的農業正向集約化轉型升級。去年我們制定甘薯五年產業化發展規劃,還獲批2個國家級綠色食品標志,極大地推進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發展升級 。”蔡宗信說。 此外,為了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實驗區農發局從品質、品相、產量、抗逆性等要素進行綜合評價,篩選出適合我區種植的高產、優質、綠色的花生新品種“泉紅花1號”。今年實驗區農發局購買了1300公斤花生種,免費發放給全區260個種植示范戶。 “我們將‘泉紅花1號’送到示范戶手中,先試種,再帶動全區一起種植新品種。”蔡宗信說。 臺灣紅心火龍果迎來花期 去年5月,兩岸馥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帶著臺灣的紅心火龍果來到平潭。如今,經過近一年的種植生產,第二批火龍果即將迎來開花期。 記者來到平原鎮山顯美火龍果農場,在總面積135畝的農場,已經種植了90畝的火龍果苗。為了讓火龍果茁壯成長,果園引進了臺灣的噴灌技術,并配置了液態肥料。同時,工作人員為每株母苗進行修剪,保證營養集中供應。 “這批火龍果苗將在一周后進入花期,進入花期后再過60天左右開始收成。正常情況下一年可收成9批,在設備安裝完畢后,產量可達一年15批。在質量上,由于種植的土壤是平潭沙地,火龍果的甜度比臺灣更勝一籌,肉質也更佳。”兩岸馥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南君說,火龍果在平潭的開花率達90%以上。 林南君對今年的收成信心滿滿。火龍果在平潭種植成功后,他十分滿意,準備擴大種植面積。“我們將進一步開發火龍果產業鏈,生產火龍果面條、果干、冰淇淋、面膜等產品。”林南君說。 據了解,目前平潭正啟動省級臺灣農民創業園項目,未來將吸引更多臺灣農業團隊來到平潭扎根,帶動相關產業發展。“15日,會有9個臺灣農業團隊到平原鎮來,落地打造農業產業鏈,從種植到農產品的粗加工、深加工,包括農產品伴手禮到經營農業延伸產業,都會在這片土地上實現。”實驗區農發局農業處處長林小鋒說。 特寫 區農發局指導春耕工作 時值平潭春耕備耕關鍵時節,又是馬鈴薯收獲季節。日前,實驗區農發局農機站組織相關技術人員深入中樓鄉、蘆洋鄉的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進行機械化收獲、機械化清洗,并針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引導農民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的發展思路。 此外,技術人員提醒各農業企業、合作社、農業大戶要時時刻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同時積極宣傳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農民配置先進、綠色、高效、智能的成套設備,提高作業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