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指導學生在燈籠上作畫 展示作品 認真作畫 練習跆拳道 老師指導學生跳舞 學生在燈籠上畫臉譜 拼裝機器人組件 傘燈,是流行于臺灣地區的一種燈籠,因不用時可像紙傘一樣收起而得名。隨著嵐臺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時下平潭多所學校旋起一股傘燈文化熱潮,連日來,嵐城中心小學、澳前中心小學、城關小學相繼開展傘燈文化進校園活動。 作為一所城郊小學,嵐城中心小學成立了傘燈畫社,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時間,開設社團活動課程,并采用“走班化”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參與的情況到底如何?學校開辦傘燈畫社遇到哪些困難?近日,記者走進嵐城中心小學,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傘燈引入校園 重溫傳統民間藝術品 記者進校采訪時,正逢學校每周三下午的社團活動時間。走進美術教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花鳥紙燈作品。 25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用顏料筆在紙燈上勾畫著京劇臉譜——生旦凈末丑。顏色鮮艷絢爛,畫作精致華美,每一個細節都展現了孩子們靈動的巧思。 據了解,傘燈畫社成立于2019年2月底,是嵐城中心小學今年新增的五個社團之一。“開設社團之前,我前往臺灣油畫傘燈民間工藝品展銷館,學習和了解傘燈文化。”嵐城中心小學林嘉莉老師告訴記者,傘燈文化引入校園后,受到很多學生的熱捧,有四五十人報名社團。經過精心挑選后,最終選出了適合參加傘燈畫社的25名學生。 由于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傘燈文化,僅僅因喜愛繪畫而報名參加社團。“剛剛結束第一節理論課,學生就在立體燈籠上作畫犯難。”林嘉莉說,“在燈籠上作畫與在紙上作畫差別很大,燈籠整體是圓球的立體構造,揮筆作畫易出現用力不均問題。此外,學生練習用的紙燈籠比較薄,上色也不好控制。” 為讓每一位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掌握傘燈文化,傘燈畫社采用“小班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從紙燈入手,以臨摹為主,體驗在燈籠上繪畫的樂趣。 四年級(2)班學生張瑾焓是傘燈畫社的成員,最初是懷著對“傘燈”這個名字好奇而報名參加這個社團的,接觸之后,對在燈籠上作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她只需花一個多小時,便能完成一幅燈籠繪畫作品。 融入平潭元素 為學生提供創作平臺 如今,傘燈文化已經在嵐城中心小學掀起了一陣熱潮,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了頗有傳統味道的燈籠。 對于三年級(2)班學生薛昕媛來說,傘燈畫社不僅讓她收獲了一項繪畫技能,更讓她有了施展自己特長的舞臺。“我在社團活動中找到了樂趣,也越來越喜歡在燈籠上作畫了。”薛昕媛說。 傘燈畫社成立至今,在短短近兩個月時間內,已經成為嵐城中心小學的特色社團。傘燈畫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寓教于樂、勇于探索、大膽實踐,使學生社團活動與素質教育工作相輔相成。 據嵐城中心小學教導主任林安介紹:“很多學生繪畫功底弱,經過專業的美術老師指導后,繪畫水平得到了提升,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傘燈繪畫中,很多學生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能夠獨立臨摹作畫。” 為了進一步發展傘燈畫社,嵐城中心小學將在傘燈繪畫內容上下工夫,計劃融入平潭國際旅游島的元素。“傘燈成本比較高,基于統籌考慮,等學生們具備了一定的創作能力,學校將結合平潭的人文風光,讓學生們在傘燈上畫‘半洋石帆’‘石頭厝’等。后期,我們還會與臺灣學生進行交流。” 嵐城中心小學副校長吳長金說。 對此,傘燈畫社成員們充滿了期待。“傘燈與繪畫相結合,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未來,我想將平潭國際旅游島的美景畫在燈籠上。”張瑾焓說。 相關新聞 多彩社團讓師生共成長 作為一所城郊小學,在深化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課程開發呈現豐富性和多樣性,這也是嵐城中心小學一直以來想要解決的問題。 2018年10月,嵐城中心小學遷入新校區一個月后,充分利用師資、學校設備、社會志愿者和周邊學校等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眾多社團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也給菁菁校園帶來了蓬勃生機。 經過一個學期后,原本“空白領域”的學生社團已經發展到現今的26個社團,包括傘燈畫社、創意畫社、書法社、國學誦讀社、舞蹈社等,讓學生們可以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在社團中收獲成長,也讓教師們在社團授課中提升教學能力。 “學校有這么多有趣的社團,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這里,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創客社團。通過參加社團活動,我學會了做實驗,并在學習搭建機器人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五年級(1)班學生楊司渝說。 對此,很多家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過去,孩子想學一門才藝,都要去培訓班上課。現在,學校有了豐富的社團活動,孩子在學校就能學技能、學才藝,真心為學校點贊!”家長林秀琴說。 在吳長金看來,社團活動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興趣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能讓每一位老師在參與輔導中得到成長。 記者了解到,嵐城中心小學采用“一師兩用”,例如,創意畫社的學員來自一、二年級,授課老師由一年級語文科施麗平老師擔任,她將課本內容滲透到美術創意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力與想象力。 此外,嵐城中心小學還將根據學生興趣和師資配備的情況,對社團類別進行調整。“第一年組建社團,有很多不足地方,為了讓社團活動做到可操作、可持續,明年我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師資的配備情況,進行科學調整。”嵐城中心小學教導主任林安說,“只有學生喜歡,才能學得好。希望從嵐城中心小學畢業的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也能掌握一兩門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