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唐卡畫師在現場作畫 東南網記者 傅心玫 攝 東南網4月28日訊(本網記者 傅心玫)描繪古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榮景象,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社會風貌。28日上午,泉州“海絲”唐卡百米長卷創作啟動儀式在泉州市區舉行。 3D技術活化古泉州繁榮景象與自然風光 白天,刺桐城街上人群熙熙攘攘,來自世界各地的“市井十洲人”帶來香料、布匹等互相貿易;夜晚,東西塔下的花燈依次點亮,絲絲裊裊的南音女在淺唱低吟,遠方刺桐港里漲海聲中停泊著萬國的商船……未來,這樣一幅由國畫家和唐卡藝術家聯袂創作的3D畫卷將以動態的面貌徐徐展開。值得期待的是,該幅百米長卷作品將傳統非遺技藝唐卡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作品的創作脈絡以泉州母親河晉江為線,自西北九日山向東南泉州灣發展,延伸到東南亞;以沿線兩岸‘海絲’史跡為殼,以各個歷史時期‘海絲’故事、美麗傳說、歷史人物為核,點線面結合,形成傳記式歷史畫卷。”泉州市賽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靜華告訴記者,這幅唐卡百米長卷完成后,將運用3D建模技術,活化作品,讓畫中的情景和人物動起來。同時把作品虛擬化,讓游客通過電腦、手機和VR設備在畫中虛擬漫游。 黃南藏族自治州傳統唐卡畫師多杰扎西表示,這幅唐卡百米長卷是一項系統工程,作品創作涉及泉州市和黃南藏族自治州兩地。創作將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手法,兼有漢族與藏族風格,包含歷史與傳說,對創作團隊來說是個難得的挑戰。 作品將進行公益展出 打造成古城旅游新景點 這幅“海絲”唐卡百米長卷的創作過程復雜,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未來,泉州市民有沒有機會欣賞到這幅作品呢?據吳靜華介紹,泉州“海絲”唐卡百米長卷創作完成后,作品不予出售,將進行公益展出。談及未來規劃,她表示,計劃通過建設展示館,將其與泉州古城模型同館展示,爭取把展示館打造成各地游客游覽泉州古城的首站,讓“海絲”唐卡百米長卷成為到泉州必看的精品佳作,從而促進古城泉州旅游業的發展。 泉州市鯉城區政協主席郭成宗在啟動儀式上表示,這是鯉城區繼拍攝電影《錫蘭王子》后的又一件文創巨作。“唐卡百米長卷的創作,體現了企業服務中心、落地有責的擔當意識,體現了企業家傾心故土,情系藏區的高尚情懷,體現了傳承延續、創新發展的精神氣質。通過創作唐卡百米長卷,促進漢藏文化交流,資源共享,帶動精準扶貧,譜寫了民族團結的贊歌。” 據了解,為了確保這一系統工程的順利推進,鯉城區確定專人擔任總協調人,組建專門創作機構,全力協助創作團隊抓好創作進程,同時把唐卡百米長卷創作納入文化生態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促成唐卡長卷的后續工作,打造古城旅游新景點、新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