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潘財到)一棵棵荔樹郁郁蔥蔥,一片片灌叢綠意盎然,這是永春縣剛完成的岵山高速出口及沿線景觀提升工程的一處風景。這個新建成的公園,以岵山古鎮荔枝樹為特色,搭配種植樸樹、風鈴木、美人木棉等喬灌木,形成了高低錯落的綠地景觀。 “這里原本是一片荒地,我們結合地形特點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把它改造成了美麗公園,為附近居民和過往行人提供了一個休閑新去處。”永春縣城市管理局園林處負責人陳曉峰介紹,岵山、東平高速出口及沿線景觀提升工程,是2018年永春縣“生態連綿帶”建設的示范項目和重要通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項目,去年9月啟動建設,總投資800萬元。 2017年底,泉州市創新性提出“生態連綿帶”城市規劃建設構想并付諸實施,旨在用綠道串起山林、水體、濕地、田園等自然資源,形成相互貫通、連綿成片的城鎮生態體系,構建以綠為底、以水為魂的“藍綠交織”生態空間,以此打造“山水田園城市”。去年以來,永春縣圍繞“生態屏障、生態廊道、生態體驗”三大主題,開展“生態連綿帶”試點建設,截至目前,已實施“生態連綿帶”試點示范項目20個。 據介紹,根據《永春縣“生態連綿帶”實施規劃》,該縣以“山”為屏,山城相連,突出保護城市周邊山體景觀及城中萬春寨、象山寨、昆侖寨等山體綠楔,延展山體脈絡,滲透綠色生態,將山色引入城區;重點打造占地面積456畝的大鵬山生態公園等公園體驗區和岵山古鎮休閑郊野公園。以“水”為帶,重點治理桃溪、霞陵溪、東岳溪等城中水系,對水體底面及岸面進行自然化、生態化處理,營造水體兩岸濱水空間景觀,實現水城一體;營造桃溪風光帶和桃城鎮南星社區溪濱“生態魚谷”等社區景觀帶。以“路”為廊,強化道路綠帶景觀建設,建設“一街、一路、一景”的城市林蔭大道;打造以白鶴拳文化、古鎮文化和香文化為主的特色“門戶景觀”長廊,構建服務城市、服務市民的生態綠網。 “當下,我們主要以全城植綠為抓手,重點加強門戶廊道、道路綠化、城市公園、生態綠地建設,構建和諧的城鎮生態空間。”永春縣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他們將深化探索“生態連綿帶+”模式,推動包括花卉苗木、農家餐飲、鄉村民宿等相關業態發展,讓“生態連綿帶”建設為經濟發展、百姓增收帶來更多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