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公司內部立項、設立公司、通過投資方案……只用了10天;開戶手續,需要近40人經手審批,原是繁雜費時,但他們只用了1天的時間……位于梅列區經濟開發區內的國投閩光(三明)城市資源有限公司,從開工建設,到現在試生產,處處透著一個“快”字。 7月9日,國投閩光總經理陳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流程規范,決策準確,又能高效地完成工作,離不開區主要領導的關心和市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 目前,廢舊鋼鐵加工廠房已修建完畢,機器設備全部就位,工人們開始調試設備,進行試生產。預計在今年9月,包括廢舊鋼鐵加工廠房在內的一期項目可基本完成。 今年,梅列區專門成立了招商服務中心,配備專門人員為項目提供“保姆式”服務。從招商讓商務、工信“兩頭挑”到成立統一的招商中心,梅列區對營商環境的重視可見一斑。項目快速落地,高效的審批機制是關鍵。梅列區大力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審批事項改革,所有涉企行政審批部門進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窗辦理、并聯審批、統一收費、限時辦結”,硬是把審批時限壓縮到了法定時限的50%以內。 作為省級開發區,梅列區經濟開發區更是注重自身建設,努力為企業家提供投資創業的溫馨熱土。園區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自來水廠、污水廠、變電站、生活配套服務區、小微企業創業園、新城大道、園區路網等配套設施,與205國道改線銜接,更是徹底解決了園區道路交通瓶頸,有力提升了園區對重特大項目的承載能力,同時將園區與城區融為一體。 開發區在注重硬環境打造的同時,“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用工難”“招工難”是這幾年企業面臨 的老問題。對此,梅列區深入對接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精準提供用工解決方案,讓企業招得到人、用得好人、留得住人。國投閩光項目落地,正是用工時,企業求助后,通過人社局的網站,最終解決了30多人的用人需求。 筑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如今,梅列經濟開發區已入駐企業67家,其中規模企業38家,企業用工3600人。小蕉實業、臺明鑄管、天尊鑄業和百特智能裝備等企業形成龍頭,以年產20萬噸球墨鑄鐵管、短流程鑄件和智能裝備及自動化設備制造、數控機床生產等項目為支撐,正主動融入市政府打造三鋼千億產業集群目標。 (三明日報梅列記者站 肖慶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