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8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謝高峰)鄰里間因裝修問題引發扯皮無人管;物業管理費收不上來;物業公司像走馬燈似的換了又換……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莆田市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日益增多,但小區物業管理領域似乎也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矛盾糾紛頻發,愈演愈烈,引發關注。 今年,莆田市探索建立物業管理“一站式”糾紛化解機制,設立物業行業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做到“早介入、早化解”,將物業管理服務中的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同時,搭建智能化物業監管服務平臺,暢通業主、物業企業、政府部門等共用、共享物業監管和便民服務信息通道,形成“線上線下合一,前臺后臺聯動”的物業監管服務和糾紛調解新模式,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物業糾紛連年增多 近日,位于莆田市區東圳路旁的一個小區門口,部分業主在此聚集向小區物業討要說法。業主們聲稱,小區交房至今已有近6年時間,此前一直由開發商旗下的物業公司負責管理,但小區消防通道、停車位、游泳池等都存在問題,影響居住環境。不過,小區物業對此表示否認,雙方各執一詞。 據統計,目前,莆田市共有275個住宅小區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物業服務面積近2600萬平方米。隨著住宅小區的日益增多,莆田各類物業糾紛屢見不鮮,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莆田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平臺共接到912件物業服務類投訴,2018年上升為1917件,今年上半年全市物業服務類的投訴達1629件。 而實際上,莆田各地近年來發生的物業糾紛數量遠不止這么多,更有數量眾多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進入司法訴訟程序。幾年前,家住莆田荔城區某小區的老李發現,隔壁鄰居在裝修時私自在公用通道安裝封閉大門,影響自家采光。在與小區物業就此事交涉無果后,老李一直拒交物業費。幾年下來,其累計拖欠的物業管理費達上萬元。無奈之下,小區物業只得將老李告上了法庭。 “這幾年,莆田小區物業服務矛盾日益明顯。”莆田市住建局物業科科長謝國珍介紹說,導致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產生矛盾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收支不透明的原因,也有開發商遺留的房屋質量問題,更有業主物業消費意識淡薄等因素。而且,不少物業糾紛矛盾極易陷入惡性循環,難以化解。 在福建聯合信實(莆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范培水看來,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缺乏良好、平等的溝通,也是各地物業糾紛連年增多的重要原因。“本來,業主可以通過業委會來解決與物業企業的矛盾。”不過,據范律師調查,由于籌備難、投票難,成立業委會并不容易,目前莆田僅有兩成多的小區設有業委會。 抓早抓小化解矛盾 交房至今已有4年多時間的聯創廣場A區共有900多住戶,其中有電動自行車的業主占了三分之一。原先,這些電動車全部進入小區地下室停放,不過之后發生了兩起電動車自燃的火情,給小區業主敲響了安全警鐘。為了安全起見,去年小區業委會協調負責小區管理的長安物業,利用小區門口的空地建起了一個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電動車充電停車棚,并進行收費管理。 誰知,這事在該小區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部分業主向有關部門投訴稱,小區物業圈占公共資源建設停車棚牟利。業委會理事長陳寶霖介紹說,莆田市物業行業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獲悉此事后及時介入。最終,經過協調,物業公司同意在扣除相關管理費用后,將停車棚的收益全部用作小區公共設施的修繕費用。雙方均找到了平衡點,于是,這起小區停車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記者了解到,今年早些時候,莆田市住建局依托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成立了莆田市物業行業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并與法院聯動,提供法庭駐點場所,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市物業管理糾紛進行調解,做到“早介入、早化解”,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僅今年上半年,中心就已成功調處了5起群體性物業糾紛案件。 “我們這里要開設多家醫院,會造成環境污染。”今年5月初,這樣一條消息在聯發莆田電商城小區傳開來,部分業主拉起橫幅抗議。莆田市物業行業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介入后,協調公安機關及時查處了造謠者,并對落戶電商城的愛丁堡國際醫院、倫琴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等4家醫療機構的基本情況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等信息進行公示。很快,這一引發不小關注的群體性事件得到了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莆田市住建局正在督促各縣區(管委會)物業主管部門,對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以上、有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要求在條件成熟情況下,盡快建立物業糾紛調解委員會,打通糾紛調解快速通道。 部門聯動智慧監管 對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過去往往是各管各,部門之間缺少協調配合,有的地方交叉監管,有的地方則成了大家都不管的空白地帶。 如何強化物業服務行業監管,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和物業服務水平?莆田市住建部門在全省率先搭建智能化的物業監管服務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物業管理大數據,暢通業主、物業企業、政府部門等共用、共享物業監管和便民服務信息通道,實現對全市物業服務企業動態監測、監管以及業主訴求的快速調解,形成“線上線下合一,前臺后臺聯動”的物業監管服務和糾紛調解新模式。 據悉,目前已上線試運行的莆田市物業監管與服務平臺,包含政府監管、物業服務、業主決策服務系統三大內容,業主通過微信公眾號綁定身份信息后,通過手機就可享受報修報事、訪客通行、物業繳費、物業評價、鄰里互助、社區商圈、重大事項表決等功能服務,推動物業主管部門、其他職能部門、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多向”互動,形成部門牽頭、屬地主管、市民參與的互動格局。 “長期以來,由于物業管理行業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極大影響業主行使正當權益。”莆田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會長林杰介紹說,莆田市物業監管與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通物業服務“最后一公里”,保障業主知情權,幫助解決業主大會投票難、業主參與度不高、維修資金監管不透明、物業管理事務暗箱操作等難題,將對莆田物業管理行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莆田市住建局局長許建平表示,莆田市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由發改、住建、城管、公安、民政、通信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的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協調機制,預防化解物業管理矛盾和糾紛,提升城市精細化、法治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物業服務企業信用體系,規范物業管理,對嚴重失信的企業依法實施市場和行業禁止措施,保障業主權益,讓小區生活更有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