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不動產進入“互聯網+”時代 160萬套不動產數據入庫,建設時間、是否抵押等信息一目了然 海西晨報訊(記者 曾昊然)房屋已拆遷,產權證沒注銷,業主還想拿去抵押貸款?沒門。因為系統會自動出現提示,銀行就不予辦理抵押登記。日前,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中心與市測繪信息中心了解到,廈門已完成存量不動產數據階段性整合入庫,160萬套存量不動產數據入庫,建立起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目前,僅剩3萬余套尚未完全理清的數據以臨時代碼形式入庫。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介紹,在這個數據庫中,每套房子都能追根溯源,查找到整個鏈條的數據,比如房子的位置、建設時間、當前用途、大小、結構、層數、是否抵押等幾十項信息。數據庫的建成,不僅實現了全市存量不動產數據的信息化管理,確保了登記數據存儲的安全,還為方便市民辦事打下了基礎。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黃剛收介紹,為滿足廈門市土地房屋存量不動產數據整合入庫的需要,解決地籍宗地管理系統中宗地信息和圖件缺漏問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不動產登記中心與市測繪信息中心聯手開展數據整理工作。前后歷時20個月,兩部門于上月底完成存量數據階段性整合入庫,實現了全市存量不動產數據的信息化管理。黃剛收說,廈門存量不動產數據整合建庫的歷史數據量很大,共處理歷史登記數據423.65萬筆,包括2.46萬宗土地、160萬套房屋。 這些數據對市民有何用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示,市民可享受更多便利服務。這進一步保護了不動產所有人的合法權利,提高了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全市土地、房屋、林權、海域等不動產登記都納入了同一個系統。 據介紹,依托不動產數據建庫成立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廈門已實現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網上申請、網上辦結、不動產資料與稅務信息共享利用等功能,并開通24小時自助機自助服務和微信自助服務,免去了市民在多個部門間來回奔波之苦,實現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黃剛收表示,接下來還將深化數據應用,推出更多的便民舉措。比如,不動產登記房屋附圖信息可直接打印在權證上,轉移登記將繼續壓縮辦理時限等,讓市民享受更多便利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