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捷”輪貨船靠泊。 東南網8月8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黃漢業 謝乙景 吳志/文 林柏/圖)7月25日,莆田市市長李建輝會見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艾森喬一行時表示,莆田羅嶼港是福建省“兩集兩散兩液”發展格局中的核心港區,希望雙方在已有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 次日,東南沿海港口鐵礦石對臺首航儀式在羅嶼港口舉行。臺灣中鋼“通捷”輪在10號泊位裝載2.75萬噸鐵礦石混合粉后,運往臺灣臺中港。這是東南沿海港口首次向臺灣中轉鐵礦石,也是羅嶼港口啟動對臺灣鐵礦石中轉業務,朝“大港口時代”又邁進一步。 “無中生有”,匠心打造 2011年5月18日,這是羅嶼港口的重要歷史時刻。那一天,9號和10號泊位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立項核準批復,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拿到了打造鐵礦石深水大港的“許可證”。 當時,在全國港口布局規劃中,尚無在福建布設鐵礦石碼頭的規劃,而羅嶼要建造30萬噸“東南沿海最大的鐵礦石碼頭”,真的是“無中生有”。 為了啃下“硬骨頭”,相關單位和人員跑了200多項審批,蓋了近1000個公章,完成了8號至15號泊位及港口物流園區工程項目的審批手續,特別是9號和10號泊位工程的立項核準。 羅嶼港口位于莆田北岸開發區羅嶼島,這里具備天然水深的優越條件,但要把一片灘涂和荒山的海島變成大型的鐵礦石碼頭,而且面積還是島嶼的三倍,無疑是一項超級工程。 2012年4月5日,工程首次開山爆破施工成功;2015年10月26日,9號泊位碼頭主體工程基本完工;2018年7月28日,羅嶼鐵路支線全面竣工并具備運營的條件;2018年9月,羅嶼9號和10號保稅堆場取得執照并投入運營…… 高標準打造精品港口,羅嶼建港技術得到業界認可。羅嶼港口采用的是4600噸的大型沉箱,將原設計的53個沉箱變成47個沉箱,然后在懸崖邊壘砌巨型土塊形成圍堰。同時,將原設計采用的爆破擠淤方案,調整為施打塑料排水板方案,大大節省工程造價。 以人為本,羅嶼港口利用一水之隔,將生產作業區與生活區功能分離,形成“島中有島、宜產宜居”的獨特風景線,并加大在防風抑塵網、環保設施、景觀綠化等軟硬件方面投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 羅嶼港口航拍 從小到大,步步為營 今年6月底,經過一年的試運行,羅嶼港口9號和10號泊位工程通過竣工驗收,進入正式生產階段。一年來,尚處在“嬰兒期”的羅嶼港口雖然吞吐量不大,但每一步都是成長和驚喜。 2018年8月21日,沿著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一輛滿載2500噸鐵礦砂的“和諧”號火車駛出港口,通過海鐵聯運向內地輸送物資,標志著由羅嶼港口連接向莆鐵路的中西部出海新通道正式打通。 湄洲灣港口鐵路羅嶼支線全長5.66公里,于2009年2月開工建設,2018年6月底基本建成,這是羅嶼作業區的重要集疏運通道,也是2018年湄洲灣北岸東吳港區開通的第二條鐵路支線。 作為目前東南沿海最大的礦石碼頭,羅嶼9號泊位是全省港口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而羅嶼支線是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連接向莆鐵路這一“大動脈”的重要“毛細血管”。羅嶼支線開通后,除了向莆鐵路外,還可以與福廈鐵路、京九線、浙贛線相接,拓展港口腹地。 “羅嶼支線主要運往省內及江西的合作鋼廠,具體運力計劃會根據業務增長情況進行調整。”福建省羅嶼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文金說。目前,羅嶼港口的鐵路運輸量平均每天穩定在3至4列,每列可載重2800至3000噸。 2018年10月初,在羅嶼港口9號和10號泊位上,希臘籍“天使海利”輪上滿載近25.56萬噸鐵礦石卸入保稅堆場。這是羅嶼港口成功首靠巴西淡水河谷公司25萬噸級外輪,也是我省面積最大的大宗散貨露天保稅堆場的第一單業務。 羅嶼港口9號和10號保稅堆場總面積13.6萬平方米,分為4個區域,可堆存鐵礦石250萬噸,主要用于開展大宗散貨保稅物流業務,承接來自國外的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保稅倉儲。 2018年12月,羅嶼港口獲批保稅混礦業務后,攜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利用“大港口、大堆場、大保稅、好區位”綜合優勢,打造東南地區礦石保稅混配中心,服務臺灣市場以及沿海、沿江其他市場,降低東南沿海外貿鐵礦石運輸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