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帶動 村企合作 柘榮鄉村產業活力迸發 東南網8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通訊員 林穎 游書金) 近年來,柘榮縣實施“柘籍人才回歸”工程,動員吸引在外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同時,推動發展“村企合作、一村一品”,引導產業發展,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柘榮路徑。 返鄉鄉賢成發展“領頭羊” 近日,記者來到富溪鎮嶺后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茶園綠油油的。“以前,村子沒有產業,交通不便,村里的年輕人為了謀生,都出去務工了。山頭荒廢,野草瘋長。”村支書林國寶向記者說,現在,村里大變樣了,要歸功于鄉賢林龍生。 林龍生長年在外打拼。2003年返鄉時,他萌生捐資修路的想法。后來,富溪鎮副鎮長、時任嶺后村支書林良堯鼓動林龍生成立公司,發展鄉村產業。經考察了解,林龍生決定改捐款為投資,投入150萬元成立澤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用于流轉拋荒的山地,發展茶產業。 “我們根據村民的不同需求,采取流轉、置換、租賃等多種方式,連片經營茶業。”林龍生說,全村121戶村民,共有102戶430人參與土地流轉,有效解決了澤暉公司沒地用和有地沒人種的尷尬。就這樣,林龍生經營起1360余畝的茶園。 從此,嶺后村的村民有的收地租,有的在家門口打工,還有的二者兼得。在林龍生的帶動下,嶺后村于2017年實現全面脫貧。 林國寶告訴記者,村集體土地流轉給澤暉公司后,每年村集體收入有4萬元,加上每年收取茶園6萬元的管理費,現在村集體收入突破10萬元,甩掉了“空殼村”的帽子,還能持續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在柘榮,像林龍生這樣的返鄉鄉賢越來越多:城郊鄉金家洋村鄉賢金澤霍返鄉后,把從事花卉行業20多年的經驗帶回來,打造集觀光、采摘、露營、野炊等為一體的農業休閑觀光園,年接待游客近5000人。在溫州做生意的熊透村鄉賢陸云強回鄉后,發展循環生態農業和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現已擁有生態茶園600多畝,套種金絲皇菊等花卉、藥材300多畝。 村企聯手推動脫貧致富 “以前,村民想致富,企業想發展,大家都是單打獨斗;現在,村企聯手,把村集體、企業、農戶聯動起來,以工補農,強村固企。”英山鄉鳳洋村支書陳建住說。 鳳洋村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下轄2個自然村,有155戶587人。近年來,英山鄉以鳳洋村為試點,引進柘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行村企合作共建模式,搭建起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鳳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鳳來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96戶村民參加,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共建模式?!艾F在,在家村民或流轉土地,或到企業基地務工。當然,還可通過合作社向公司購買新研發的太子參種苗自行種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标惤ㄗ≌f,柘參公司還將貧困戶吸納到公司產業扶貧園,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種苗、質控,讓他們承包種植,等收成后按市場價格回收。村企合作,使鳳洋村村民戶均年增收約1.5萬元。 在鳳洋村的示范下,如今,英山鄉將鳳洋、半嶺、田頭洋3個村黨支部和柘參公司、鳳來合作社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劃片設立片區黨總支,在鳳洋、半嶺、英山、田頭洋、熊狀等村,建立起2000畝“村企共建”太子參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周邊156戶516人發展生產,推動村民奔小康。 隨著村企合作日趨深入,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了幸福滋味。 今年51歲的嶺后村村民林良昌曾是國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動了幾個大手術后無勞動能力,加上女兒仍在求學,全家僅靠他微薄的務工收入支撐著?!爱敃r,村委幫助我把土地流轉給澤暉公司,還支持我種植太子參和毛竹,生活漸漸有了起色。去年,經鄉干部介紹,我還謀到了一份制茶師的工種,并依托造福工程在城里安了家。每天早晨,騎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到村里公司上班,傍晚返回城關居住,每月工資5000元,閑暇時還能種些太子參……”林良昌做夢也想不到有如此幸福的生活,臉上掩不住笑容,“現在,妻子身體也好轉了,女兒也當上了老師。” 柘榮縣委書記郭宋玉介紹,2018年,縣里打造的8個精準扶貧典型示范村,戶均實現增收2600元。到2019年6月底,全縣已有135家企業、合作社與112個建制村開展村企合作,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