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肺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多個團隊開展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發 中新社深圳2月5日電 (記者 鄭小紅)記者5日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后,該校多個教授團隊開展相關的抗體藥物研發,協同抗擊疫情。 該校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現有全職教師20名,并由諾貝爾獎得主領銜建立三所研究院。院長葉德全教授說,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可以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嚴重情況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膿毒血癥、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危及生命的病理變化。此次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病人就是因為肺部并發癥而不治。因此針對急性肺損傷等并發癥的治療研究,應當列入本次抗擊疫情的應急項目之中。 葉德全教授團隊已經形成抗原制備、抗體篩選、抗體鑒定、動物實驗、藥代動力、臨床評估和抗體生產等從基礎到產業化的研發能力。目前團隊已篩選病毒抗體基礎研發、臨床試驗、產業制備的策略和技術路線,爭取盡快啟動項目,開展相關的抗體藥物研發。 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王攀教授牽頭,會同朱寶亭教授以及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合作者等,開展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甾體類藥物開發,包括天然產物和中草藥中的活性甾體類小分子,并確定其抑制效果,為開發用于臨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藥物提供高度優化的先導化合物。 胡紅麗教授團隊將利用該校已經建成的冷凍電子顯微鏡中心,運用冷凍三維重構技術,解析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及與其受體ACE2復合物的結構。此項目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傳播機制和致病機理,并針對關鍵的結構位點進行分子對接和藥物篩選,發現抑制病毒結構的潛在藥物,為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提供幫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