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專訪香港淘大花園業主聯會主席葉興國:團結才可以抗疫 中新社香港2月10日電 題:專訪香港淘大花園業主聯會主席葉興國:團結才可以抗疫 中新社記者 曾平 “我想最重要是要放下歧見。大家團結一致,才可以抵抗疫癥。”香港淘大花園業主聯會主席葉興國近日就如何抗擊新冠肺炎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2003年的“非典”在香港造成299人喪生,當中淘大花園居民有超過40人。葉興國仍然對那段艱苦的抗疫經歷記憶猶新。他記得淘大花園E座“封樓”后區內“死城”般的沉重氛圍,也記得“解封”后組織居民迎接從隔離地回來友鄰的感動時刻。 葉興國憶述,淘大花園發現首6名確診者后的幾天,區內患病人數成幾何式增長。基于擔心交叉感染和希望阻止傳播途徑,他要求特區政府將最嚴重的E座隔離。 葉興國記得,在這項前所未有的“封樓”措施實行之前,已經有不少淘大居民搬離。疫情最嚴重的E座,“封樓”時只剩約三分之一居民。“封樓”之后的淘大花園猶如“死城”,區內所有商鋪閉門謝客。 “當時氣氛很沉重。”葉興國說,自己24小時收到求助電話,三天用完900分鐘通話。有人驚慌到從頭到腳使用垃圾袋套住上街。小區出三四倍高價仍然請不到消毒清潔工人。自己到旁邊社區飲茶,除下口罩被認出來自淘大,旁邊的人立即買單走人。 不過整體而言,社會仍然團結抗疫。葉興國說,當淘大口罩和消毒水不夠時,很多人提供物資支援。在醫院,醫護人員雖面容憂愁,但仍全力以赴,沒有任何怨言。“我感覺到政府、醫護人員、市民,都希望大家同心協力去打這場疫情。” 當時為社區抗疫四處奔走的葉興國坦言,也不是不怕,但他覺得沒有理由臨時退縮。他收集居民的需求,然后再盡量向特區政府爭取。所幸,“封樓”的效果顯著,區內的感染數字直線下降。被隔離的人回來時,葉興國組織居民買了水果迎接他們。“回來那一刻我覺得好感動,他們經過這么艱苦的隔離營,能夠重新回到自己溫暖的家,當時心情都很激動。” “非典”之后,在有心人士的籌款資助下,淘大花園更換了被認為是傳播病毒的污水槽,每座大堂安裝了紫外光消毒機,住戶的食水缸都裝了納米消毒器。管理公司也耗資千萬港元推廣社區,希望增強居民和外界對淘大的信心。葉興國說,這些振興淘大的措施受到居民接受和支持,居民們的自我團結精神是淘大在疫情后很快復興的一個重要因素。 時隔17年,內地和香港正積極抗擊新冠肺炎。葉興國認為,特區政府的防疫有所進步,香港市民的防疫知識和意識也有所提升。淘大花園在“非典”后制定了一系列因應不同嚴重程度疫情的消毒清潔措施,大堂目前的消毒清潔工作已經比2020年1月更加頻密。 葉興國分享社區防疫經驗時說,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時間是重要的,居民外出要戴口罩,也不要在大堂逗留太久。家居方面,要定時將1比99的漂白水注入洗手間的地槽水溝。 今年再有淘大居民聯絡葉興國表達對疫情的擔憂。葉興國回應他們時說:我們已經做足防御措施,大家都小心一點,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希望可以避免疫情重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