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運輸業:堅守的“擺渡人” 中新社香港2月22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運輸業:堅守的“擺渡人” 中新社記者 曾平 新冠肺炎疫情讓留在家中成為絕大多數人最穩妥的選擇。但社會運作無法完全停頓,交通線要為緊急或必需服務保持運作,那些堅守在運輸線上的工作者成為城市的“擺渡人”。 陸路通道保供應 陳文送駕駛滿載果蔬或者日用品的貨柜車來往深圳和香港已經二十多年。他在疫情發生后試過給熟識的深圳工廠湖北工友打電話,但對方一直沒接。 陳文送擔心工友,也憂慮疫情讓修例風波后就處于水深火熱中的香港底層家庭雪上加霜。“我們老一輩人,知道安居樂業是很重要的。”陳文送感慨,工作幾十年都沒有經歷過現在這樣雙重的沖擊。 疫情讓陳文送的運貨之路變得比以前更加漫長,多出來的時間是在填寫檢疫表,但整體影響不大。常年往來皇崗、深圳灣、沙頭角等邊境口岸,他的車上一直備有洗手液等用品,最近又增置了口罩。 由于內地不少工廠尚未完全復工,貨柜車的生意少了八成。但陳文送相信疫情帶來的困難只是暫時性的,“我們迎難而上”。 機場運作趨謹慎 李永富已在香港國際機場工作22年,是負責處理航班統籌的地勤人員,也為機場旅客提供服務。在最前線接觸世界各地來港的人流,李永富和同事在疫情下的工作變得更趨謹慎。 除了配備口罩和搓手液等基本防護外,如果旅客近距離詢問事宜,他們會提醒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如果有咳嗽發燒的旅客,便會讓駐守機場的醫療人員跟進。 自從香港對所有內地來港人士實施14天強制檢疫,李永富感覺機場客流驟降,約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同時,因為很多飛往內地的航班取消,機場人員的工作量大幅下降。他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人開始放無薪假,有人被要求減薪。 李永富也想過最壞的情況,即香港被宣布為疫埠,機場被迫關閉。“不是自己控制的范圍,我們比較被動。”李永富說,對于個人也一樣,目前的困難不是通過努力就能解決,而是更多地受環境因素影響,大多數同事都關心客流什么時候能夠復蘇。 鐵路出行強消毒 林偉強是港鐵公司的前線訊號維修人員。疫情下,他需要戴著口罩在本就狹窄的環境中工作,難受和辛苦倍增。維修時上螺絲本需要和同事緊密配合,現在他們在做成這件事之余還要試著保持距離,避免“黏在一起”。另外,由于港鐵加強每輛列車的清洗和消毒,原來可能一個月保養一次的零件、隔離網和通風系統等都要每天檢查和清洗。 在擁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港鐵平時的日均載客量可達500萬人次。林偉強說,疫情下客量大減,日均可能只有250萬人次。以前早上六七點完成維修工作乘搭港鐵,列車都是全滿,現在卻還有空位可坐。他感到這座城市的活力銳減。 “鐵路的優點是準時。”林偉強說,正因為這樣鐵路對于整個社會的運作也相當重要,港鐵暫時并未在疫情下縮減列車班次,所有的人手配置也都一樣。 令林偉強感到憂心的是,在疫情下還會有人沖擊鐵路系統,包括向路軌投擲雜物等,甚至有同事聲稱要罷工。 “疫情下我們一定要持續運作,令一些緊急的工作,好像醫生護士,可以繼續上班。我們只是做小小的支援角色,這些我們必須堅守。”面對工作上的多重挑戰,林偉強毫不退縮,并呼吁同事共同堅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