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者捐獻血漿 廈門首例! 顏某在枋湖獻血屋捐獻血漿 東南網3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王宇征 文/圖)昨日上午,廈門首位經評估符合捐獻條件的新冠肺炎康復者顏某,在枋湖獻血屋順利完成恢復期血漿的采集,成功捐獻血漿200毫升,為還在與病魔作斗爭的患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38歲的顏某是福建石獅市人,曾前往武漢出差,回石獅后出現發熱、乏力等癥狀,于1月21日到廈門就診,1月23日被確診為新冠病毒肺炎,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接受隔離治療。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幫助鼓勵下,顏某于2月10日出院。 作為全省首例危重癥治愈出院的顏某,得知自己的血漿可用于幫助救治重癥患者時,主動報名申請捐獻血漿,并經過醫院的綜合評估,符合基本獻血要求,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血漿中對抗病毒的抗體滴度達到捐獻要求。 在采集現場,顏某說:“自己得到醫護人員的救治轉危為安,醫生告訴我現在也可以幫助其他新冠病人,我就來了。” 血漿捐獻5問 為何康復者血漿能救命? 當人體感染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后,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抵抗這些病原,這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抗體。這些抗體存在于人體的血液中,通過與病毒的某些特定的蛋白質結合,并與人體免疫系統的其他功能相配合共同完成對病毒的滅殺,從而阻止其感染人體正常細胞。建議適用于病情進展較快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捐獻血漿會影響健康嗎? 科學研究和多年實踐早已證明適量獻血漿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人體本身具有很強的調節功能,捐獻血漿后血容量很快即可恢復。根據人體免疫的發展規律,抗新冠病毒抗體在恢復期是處于不斷上升的階段。一次捐獻200-400毫升血漿,只占人體所有血漿量的10%-20%,不會影響抗新冠病毒抗體的水平。 哪些康復者適宜獻血漿? 符合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治愈2周后,年齡在18-55周歲,無經血傳播疾病,滿足常規獻血條件,就可以報名預約參與捐獻。 血漿捐獻是如何進行的? 恢復期血漿捐獻將通過血液成分單采機進行采集,每次采集血漿量為200-400毫升。所有采集都是通過一次性耗材進行的,保證采集的安全性。通過這樣成分獻血方式采集的血漿,采集過程需要40分鐘左右,康復者的下次獻血間隔期和通常血小板捐獻間隔期一樣,都是14天。 捐獻血漿相當于獻血嗎? 無償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享受無償獻血者待遇,捐獻血漿200ml視為捐獻一次全血,獻血漿后發放《獻血證》,并將獻血漿者信息錄入血液管理信息系統,按相關規定享有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配偶的優先用血、用血費用報銷等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