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香港滿街是廁紙 專家分析前期瘋搶行為:最恐怖的不是疫情,而是人心 中新社香港3月14日電 題:香港滿街是廁紙 專家分析前期瘋搶行為:最恐怖的不是疫情,而是人心 中新社記者 曾平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西方部分國家重現早前亞洲部分國家及地區瘋搶廁紙的現象。廁紙既無法直接幫助防疫,使用需求也不會突然急升。搶購廁紙成為疫情下緩解人們惶恐不安的一個情緒出口。 “這些行為是用實際上的東西去嘗試購買心理上的安穩。”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助理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張傳義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他說,在搶購廁紙現象中,一大群人進入非常不理性的精神狀態,呈現極度的不安、極度的害怕、極度的驚慌。人們似乎覺得看到如此多的物資就會舒服安全,但實際上這是虛的,因為廁紙并不可以保護健康。當人鎮靜下來就會發現這些反應很傻。 張傳義認為,亞洲和西方都發生搶購廁紙行為,折射出人性背后的相同心理因素。因為不知疫情會如何發展,人們心中的不安已經超越自身能夠處理的范疇。但人類有掌控某些東西的心理需要,因為這樣才會覺得安全、自在和踏實。當沒有這些時,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往能夠掌控的東西上轉移,以獲得心理上安心,這是人之常情。 在搶購廁紙的風潮下,不少地方發生過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香港有人半路搶劫廁紙,澳大利亞有人因搶購而互毆打斗。張傳義表示,這側面反映人們在疫情之下的不理智程度超乎平常認知。搶劫面對的懲罰代價與搶回的廁紙價值相比,前者明顯高出很多。 不難發現,不同地方的搶購廁紙總是發生在疫情剛剛顯現之時,目前香港市面搶購廁紙的現象已經不再。記者近日走訪香港將軍澳一間超級市場,發現廁紙的貨架上擺滿貨品,十分鐘內僅有一名顧客拿走廁紙。該超市員工稱,現在購買廁紙完全不需排隊,已到貨源約為正常情況的八九成,只有個別品牌缺貨。 “香港現在通街(滿街)都是廁紙。”香港特區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說,其實廁紙供應商與香港零售商一直在履行合約,即廁紙從未斷過貨。只不過前段時間有人聽信謠言,所以形成搶購風潮。他稱,香港的廁紙供應約九成來自內地,疫情期間的運輸保持暢通。 當時間證明廁紙供應充足,搶購現象自然不再。張傳義說,搶購日常用品往往由謠言開始,現代通訊的發達容易讓幾個人的驚慌擴散成集體驚慌,導致整個社會體系出現混亂,最后的結果可能是社會功能失調,跌進無序狀態。 “最恐怖的不是疫情,而是人心。”張傳義說,如果真發展到那樣的程度就已經很難恢復社會規律。因此,在這之前,各地政府應盡量發放公開透明的疫情資訊,不讓謠言有可趁之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