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莆田3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吳炳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莆田市農業農村局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穩產保供、春季動物防疫等工作。截至3月26日,全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7家、市級以上在經營的專業合作社示范社69家、200畝以上種植企業(大戶)26家、規模養殖場173家(其中大中型生豬、家禽養殖企業24家)已全部實現復工復產,返崗員工數9224人,與往年同期相比,員工返崗率81.6%;飼料生產加工企業22家,已復工復產19家,復工率86.36%,返崗員工數580人。全市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第一季度預計完成產值21.56億元,為去年同期的73.78%。 市農業農村局先后研究出臺四項政策,全力支持推進春耕生產、恢復生豬產能、家禽疫病防控、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經營主體復工復產等主要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復工復產提質增效。至目前,全市早稻已播種面積10.45萬畝,溶田面積3.45萬畝,春大豆播種1.27萬畝,春玉米播種1.12萬畝,春花生播種11.94萬畝,基本上已按農情序時完成播種任務。從2020年1月29日起,莆田市日平均蔬菜采收量1500噸,日均屠宰生豬1200頭,日供應豬肉及制品220噸、食用菌15噸,保障莆田市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應平穩有效。 市農業農村局開展“直奔現場、直達一線、靠前服務、靠前指導、靠前監督”春季農業生產服務活動,深入春季農業生產一線,開展政策宣講落實、復工復產推動、重點工作推進、農業技術咨詢,安全生產指導等。開展蔬菜、豬肉等農產品生產供應情況每日監測和調度,確保“菜籃子”產品不脫銷、不斷檔;為暢通農資印發《莆田市應急運輸車輛臨時通行證》3000張;引導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向省農業農村廳和省、市發改部門申報疫情保障企業信貸資金,共申報三批次,涉及企業11家,資金需求總額3.1億元;公布第一批農業企業白名單60家,列入“白名單”的農業企業貸款按照《莆田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工作方案》執行,疊加享受省、市及縣(區)惠企政策;開展“云端枇杷節”,建立農產品“云端”銷售機制,組織枇杷云端銷售,首次開啟“平臺基地直采+直播帶貨”的方式,打通農產品線上銷售產業鏈,幫助果農提高收入等。 同時,市農業農村局著力做好疫情防控期脫貧攻堅工作。疫情防控期間,莆田市相繼出臺四個相關扶持政策和要求,即時下達397萬元專項資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截至目前,全市返崗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已達9965人,占去年底務工人數的103.92%,共有1007人貧困人口從事公益性崗位實現就地就近就業,261個產業扶貧基地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此外,當前正是春季農業生產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莆田市農業農村局對春季農業生產復工復產出臺多項補助政策。在早稻方面,對農業經營主體在4月10日前集中育早稻機插秧2萬盤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補助2萬元。在果蔬方面,動員具有果蔬收儲冷藏資質的企業向社會開放,引導企業積極配合政府及部門參與運載收儲農副產品,在疫情期間對相關冷鏈企業凍庫(冷庫)的相關用電費用,給予補助20%,用電費用由屬地縣(區)商務、農業農村部門核實,補助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個承擔50%,同時還爭取省、市財政資金作為政策性水稻保險、蔬菜價格指數保險、能繁母豬保險等市級配套資金。在穩定生豬生產方面,對當年度引進種豬(公豬、母豬)達200頭以上的養殖場,按規定的條件,每頭種豬補助1500元,每場最高補助不超過50萬元;對年度累計從外地市引進補欄仔豬達到1500頭以上的育成后在本市屠宰上市的規模養殖產,每頭仔豬補助200元,每場最高補助不超過50萬元;在對12月31日前新建并投入生產的年出欄達到10000頭以上(或者完成豬舍建設10000平方米)的生豬養殖場,每場給予獎勵補助50萬元;對豬場進行改擴建,生豬出欄比2019年度增加2000頭及以上,且在本市屠宰上市的憑產地檢疫證、屠宰檢疫證每場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