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十九中為初三復課做校園消殺準備,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學校供圖) 東南網4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謝婷 海峽教育報記者 羅小春)20日起,我省43.3萬名初三學生將陸續返校復課。 相比于高三,初三年級開學準備面臨更加復雜嚴峻的形勢。記者了解到,我省初中校分布點多面廣,農村初中占比為44%,各學段都有一定比例外省籍隨遷子女及少數境外學生。一些學校特別是鄉村學校設施設備配備存在缺口、短板或薄弱環節,隨著開學年級增加,防疫物資的持續供應、食宿安排及教育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都將面臨更多困難。 面對這些問題,我省各地各校如何迎難而上,穩妥有序推進第二批學生復學復課工作?記者分別走訪了三所有代表性的學校,看他們如何迎接即將來臨的“大考”。 永泰縣葛嶺中學:農村校不只是自己在“戰斗” 葛嶺中學位于永泰縣葛嶺鎮,距縣城17公里,是一所農村獨立初中校。 與一些城區學校比,該校有一些防疫的“先天優勢”——校園占地35畝,地處方廣巖下,校園開闊,空氣清新,通風條件較好。與此同時,該校學生人數只有309人,初三94人,分為三個班級,平時就是小班化教學。 “但我們的短板也很明顯。前期學校防護物資儲備有限,宿舍、食堂、洗手間等條件較差,沒有自己的校醫,后勤管理力量比較薄弱。”該校校長盧進林坦言。 這也是省內多數鄉村學校存在的困境,基礎設施改善、人員素質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開學卻迫在眉睫。 面對這些困難,怎么辦? 物資先行。永泰縣教育局黨組成員林明生告訴記者,永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系統防疫工作,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全縣各學校調配40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以及防護服、消毒液等物資。在開學前一周陸續發放到各校,并重點向農村校傾斜。“目前已向葛嶺中學調配口罩4500個、消毒液5公斤、體溫槍5把,確保該校開學防疫物資保障到位。” 15日,該縣教育局聯合衛健、疾控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督導組,赴初中校督導檢查。 在葛嶺中學,疾控部門人員一條條對臺賬。“動態監測表等級不夠細致。1名湖北學生的核酸檢測結果后還要附上之后每天的體溫登記表。”“2名密切接觸者要填寫最后接觸時間,接觸史涉及聯系人電話和地址要附上,方便回訪查詢。”該校相關負責人一一記下,并當場落實。 在食堂,疾控人員現場指導該校后勤人員調配消毒水,并進行正確消殺培訓。“含氯消毒劑有一定腐蝕性,你們要做好防護。防護服不夠的話,可以用‘土辦法’,穿厚一點的雨衣,戴上橡膠手套、摩托車頭盔,穿好雨鞋,也能起到防護隔離作用。” 當天,督導組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見,幫助該校因地制宜,堵上漏洞。據了解,開學當天和開學后,督導組仍將赴各校督導檢查。 此外,該校與鄉鎮衛生院掛鉤,邀請相關醫護人員參與學校防疫演練,“確保遇到學生發熱等緊急情況,醫護人員10分鐘內就能到達學校處理”。 “多部門聯合保障,我們不只是自己在‘戰斗’。”盧進林說。 福州十九中:學生數最多初中校的“破題” 福州十九中,地處福州市中心,校園面積不足25畝,卻是全市學生人數最多的初中校。目前,該校初三年段有21個班,學生1132人。 “為應對開學,我們從上個月開始就進行了多次演練。”十九中校長林遠達介紹。 15日,記者在十九中看到,該校已做好各種“分隔”計劃——校園入口分五條通道進入,21個班拆分成42個班分別在兩棟教學樓上課,體育課按地上地下分成三個區域,盡最大努力保證人員錯峰上課、活動。 “我們還給每層樓留下一間備用教室,一旦原教室出現發熱學生,全體師生可轉移到備用教室,然后再對原教室進行消殺處理。”林遠達說。 不過,演練再多,也無法百分百還原真實的校園生活場景。對于初中生來說,課間打鬧嬉戲勾肩搭背很難避免。 如何有效防止人員課間聚集?十九中請黨員志愿者來幫忙。“開學后,將有46名非畢業班黨員志愿者‘上崗’,定時定點定崗負責學生的入學引導、課間提醒、課中監督等。”十九中德育處主任陳祥告訴記者。 該校復課后教學將分A、B班,一個班上課,另外一個班同學則用希沃白板同步收看。“開學后,一個班級面對的是電子屏幕,課堂上有可能出現一些任課教師來不及處理的情況,比如學生突然發熱等。這時候黨員志愿者就可以發揮作用,及時處理。”陳祥介紹,在課上,黨員志愿者起到副班主任的作用,不僅負責應急情況處理,還將監督課堂秩序,引導學生們盡快適應學校授課節奏和氛圍。 此外,該校還對學生上下課交通方式進行精準摸排。“義務教育階段,大多數學生是就近入學。但我們排查后仍發現有10%左右的學生乘坐交通工具上學。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都一一溝通,爭取全部乘坐‘點對點’定制公交,盡最大努力減少隱患。”林遠達說。 福州屏東中學:完全中學如何復制“高三經驗” 7日,屏東中學迎來第一批400名高三復課學生。開學一周多來,該校工作平穩有序,為900多名初三學生的開學提供了“高三樣本”。 在校園消殺上,該校復學防疫一如既往使用“高科技”。在空曠區域,使用智能消殺機器人,每小時可以清掃消毒3000~5000平方米,只需3個半小時,便可以完成屏東中學近萬平方米的室外消殺。而在室內,該校則使用了空氣凈化凝膠,這些凝膠擺放在室內后,可在兩個月內持續釋放符合消毒標準要求的氣態二氧化氯,為人員聚集場所提供全天候消毒保障。 “初三開學后的錯時錯峰、小班教學等措施都與高三大同小異。”屏東中學德育處主任葉輝介紹。 此前,為減少學生出行,該校高三學生中午都不回家,統一在學校用餐。早上第四節課下課前,后勤人員就會將套餐送到每個樓層,學校通過數控廣播點對點通知每個班級學生領餐、就餐和收餐。“和排隊去食堂相比,每天學生們可以省下至少十分鐘時間用于休息或學習,對于畢業班學生來說,這個時間積累起來也很可觀。這些經驗都可以用在初三學生上。”教務處主任曾志勇說,點對點廣播只有本班同學能聽到,即使所有年級一起上課,也能保證互不干擾。 但與此同時,就學人數陡增,畢業班教學的特殊性,依然給校園管理增添了不少新的考驗。 “因為23—24日高三面臨全市質檢,20—22日我們就給高三學生們放了三天溫書假。這三天時間內全校教職工全力對接初三年級入學,讓他們盡快適應校園學習生活。”屏東中學校長張年雄告訴記者。 和不少學校一開學就開考不同,該校的摸底考擬放在開學第四天,讓學生們在前三天的緩沖和適應期中盡快找回狀態,考出真實的成績。 針對初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張年雄準備的“開學第一課”也不一樣。“他們的自制力沒有高三學生成熟,我們的‘第一課’更多要把孩子們從假期的狀態下拉回來,讓他們做好思想防護準備、心理攻堅準備、學習提升準備。”張年雄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