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溪窯原產地漳州市南靖縣龍山鎮,漳窯傳統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俊在檢查陶土情況。2008年,林俊前往龍山鎮創立漳州古陶瓷工藝研究所,并采集當地的陶土進行配方實驗。一年以后,他終于成功恢復了東溪窯傳統制作技藝。 在漳州古陶瓷工藝研究所,林俊一絲不茍地配制東溪窯瓷器原料。根據“不同部位有不同用途”原理,挖掘出來的陶土必須進行分門別類處理。 東南網漳州5月11日訊(本網記者 蘇海森 通訊員 莊偉杰 于悅 文/圖)經過練泥、拉坯、彩繪、上釉、晾坯、燒窯等一系列工序后,原初的陶土華麗“轉身”為圖案精美、色澤光亮的瓷器。近日,位于山區鄉鎮漳州市南靖縣龍山鎮的漳州古陶瓷工藝研究所,年過七旬的漳窯傳統制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林俊和他的徒弟忙著制作一批東溪窯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