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使創新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為創新民生保障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來,我市推出了創新“e政務”政務服務新模式,創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并將以全國健康促進區為新起點,打造更加有利于群眾健康的支持性環境。 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為解決傳統政務服務模式中存在的實體政務窗口路途遠、政務自助終端功能單一、網上辦事實名認證難、全流程辦事難等問題,廈門市公安局、行政審批管理局在全國首創廈門“e政務”政務服務新模式。在全市建成300多個“e政務”便民服務站,把“24小時不打烊隨處辦”的政務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企業工廠里。 目前,廈門“e政務”已聚合10部門93項業務,2019年辦件量突破100萬件,成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亮麗品牌,被公安部認定應用模式屬全國首創,被商務部評選為連鎖便利店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4月中旬以來,廈門“e政務”便民服務站每日服務群眾人數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特別是近幾日的辦理量更是屢創新高,每日服務群眾已接近6000人次,有力服務保障了我市復工復產。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推廣 近年來,市衛健委聚焦醫療領域,聚力推動“慢病先行·三師共管”分級診療改革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我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實踐案例入選中央組織部組織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叢書,被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向全國推廣,并得到世衛組織和世界銀行認可推廣。 截至目前,廈門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78.88萬人,簽約覆蓋率32.69%;重點人群中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服務16.03萬人,簽約率73.26%。據悉,居民簽約家庭醫生后,等于擁有了“健康管家”,可以享受個性化健康管理、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日常隨訪、健康咨詢、用藥指導等“多快好省”品牌服務。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還能獲得分標健康管理、延長處方用藥、在線續方等全程健康管理服務。此外,市衛健委還通過設立手機App“廈門i健康”,搭建醫生與居民互動交流管理平臺。 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 為減輕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2019年3月15日,廈門在全國率先落地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全國首創廈門市“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監管平臺”,實現管理部門對藥品配送、采購、結算、庫存和使用的一體化全流程監管。福建省在廈門試點工作基礎上,于2019年6月正式在全省推廣。試點執行一年來,參保患者藥品費用減少1.6億元,人均相關藥品費用下降59%;試點醫療機構共計開具中選藥品處方312萬人次,節省采購資金2.4億元;中選藥品貨款回款周期由原來的3個月左右減少到27天。 2019年,湖里區以綜合評分排名全國第四的優異成績,榮膺“國家級健康促進區”稱號,入選國家級健康促進縣(區)工作經驗典型名單。今后,湖里將以全國健康促進區為新起點,打造更加有利于群眾健康的支持性環境,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案例】 “e政務”為群眾節省辦事成本 來廈旅客未帶身份證件深夜入住酒店時,之前必須跑派出所開具臨時身份證明,現在只要走到酒店邊上的便利店,2分鐘就能辦好。目前,“e政務”已辦理各項業務160萬余件,按每名群眾前往辦事窗口耗時半天、產生誤工費和交通費50元計算,相當于累計為群眾節省了80萬天、8000萬元的辦事成本。 家庭醫生為患者開啟就診綠色通道 集美街道王阿伯今年75歲,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簽約居民。日前,家庭醫生張道森入戶時,發現王阿伯出現腹痛、進食少、解黑便多日。初步檢查后,張道森立即為王阿伯開啟就診綠色通道,一邊聯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其做檢查,一邊聯系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胃鏡室急診。因早發現早診療,王阿伯順利康復,他的女兒多次向張道森表示感謝,并且逢人就夸家庭醫生好。 慢性病患者藥費負擔減輕 市民李阿伯患有慢性乙型肝炎,需要使用正大天晴藥業生產的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該藥品在“4+7”藥品集采中以17.36元(28片/盒)的價格中選,去年李阿伯服用了13盒該藥品,藥費僅225.68元。相比之前,該藥品費用減少了3115.84元,降幅達到93%,極大地減輕了他的藥費負擔。 百姓家門口看病選擇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質醫療資源扎堆入駐湖里,讓百姓實現了在家門口看病的夢想。湖里轄區的市屬三級綜合醫院和市兒童醫院、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等專科醫院扎實做好慢性病綜合防控、分級診療,為轄區居民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現在看病不但選擇多,可選擇的還都是名氣響當當的大醫院。”住五緣灣的林先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王玉婷 陳莼 葉舒揚 通訊員 何黎程 王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