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由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人民政府主辦,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在莆田市博物館舉行。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政府有關領導及省內各地市文物行政部門和博物館代表、相關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 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人民政府等單位領導代表出席本次活動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東南網5月18日訊(本網記者 陳佳穎)18日上午,由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人民政府主辦,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在莆田市博物館舉行。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政府有關領導及省內各地市文物行政部門和博物館代表、相關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 今天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作為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的舉辦地,莆田市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古跡眾多,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著稱。啟動儀式上,出席嘉賓為入選國家文旅部2019年春雨工程項目“莆田市博物館小小講解員文化志愿者服務隊”的優秀志愿者代表頒獎,莆田市副市長陳惠黔為木蘭溪考古調查隊長游國鵬授旗。同時,陳彧君、徐國雄兩位莆籍知名畫家向莆田市博物館捐贈畫作。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在儀式中致辭:“‘萬壽巖熱’是福建文化遺產保護和博物館熱的一個縮影,這背后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探索和實踐,也體現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說到“多元與包容”的活動主題,傅柒生指出,博物館日的社會影響力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一種歸宿,體現的是社會公眾的文化信仰、文化認知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在現代博物館理念之下,博物館自身需要提供給社會更多元的社會活動與精神財富。另一方面,文明交流共建是未來的重要走向,需要在國際交流之中發揮博物館的包容跟復健的作用,實現更高跨越。 隨后,與會代表步入莆田市博物館展廳參觀 “千年國技 光耀盛世——木雕、瓷器藝術展”,并到莆田市博物館內的文化新地標莆陽書房觀摩“尋味莆陽——莆田傳統美食制作技藝”展示體驗活動。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與,不僅增強了公眾與博物館的互動,更加深了公眾對新時代博物館的了解與認同。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本次“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活動主題不僅反映了博物館對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更體現了當今世界多元一體、相互尊重、彼此借鑒、和諧共存的文明發展大格局。據了解,除了主會場形式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外,全省各地的其它博物館也將舉辦一系列陳列展覽、學術研討和文化遺產推介等活動,致力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所有相關活動將對公眾免費開放,歡迎市民前往體驗。 領導嘉賓為“莆田市博物館小小文化志愿者服務隊”的優秀志愿者頒獎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惠黔為木蘭溪考古調查隊長游國鵬授旗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福建省文旅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在啟動儀式上致辭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福建工藝美術大師林建軍帶領各位領導參觀藝術展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國家級非遺莆田木雕傳承人進行現場展示 東南網記者 陳佳穎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