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國際茶日”,福鼎市舉辦形式多樣的白茶宣傳活動。近年來,福鼎市大力培育“福鼎白茶”品牌,聚力產業發展,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 福鼎市在提前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情況下,堅持扶貧“回頭看”,為脫貧攻堅“扶上馬、再送一程”,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確保貧困群眾“脫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019年,福鼎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933元,比上年增長9.3%,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2309戶7440人全部脫貧,4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完成脫貧退出認定。 2016年,福鼎創新實施扶貧教師工作制度,從鄉村中小學教師中選派55人,發揮鄉村中小學教職人員知識技能優勢,服務該市扶貧開發工作。 2016年3月,福鼎的蘭彥營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福鼎市扶貧教師陳明順時常聯系蘭彥營,為他排憂解難。2017年初,由于蘭彥營的豆腐作坊沒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并且銀行3萬元的免息貸款即將到期,蘭彥營面臨巨大經營壓力,萌生退意。陳明順在了解蘭彥營的困難后,積極幫助他對接有關部門辦理食品生產許可相關手續,并且聯系銀行繼續為蘭彥營提供5萬元的貸款。如今,蘭彥營不僅成功脫貧還打算招聘其他貧困戶一起經營豆腐坊。 除了創新實行扶貧教師工作制度,福鼎還整合各級駐村干部、科技特派員、農業專家顧問團等力量,組成68支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幫扶工作隊,組織1618名干部掛村包戶,全覆蓋結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 福鼎每年還安排2000萬元以上資金扶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培育福鼎白茶、梔子、壇紫菜、檳榔芋、四季柚、桐江鱸魚等一批優勢特色品牌。建立健全1446家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以發展福鼎白茶等特色產業為產業扶貧主線,兼顧發展現代畜牧、種植、海產品養殖等產業,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帶動模式,采取流轉土地、投資入股、參與經營等方式,扶持帶動2168戶貧困戶通過產業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同時,福鼎持續發揮醫療、教育、低保三條防貧減貧防線的作用,精準落實政策,織密保障防線。完善控輟保學機制,核發教育幫扶資金306.9萬元;出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員醫療費用兜底保障政策;安排專項資金,為該市建檔立卡扶貧對象7450人投保“政府救助扶貧保險”;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建成16個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閩東日報見習記者 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