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過后,葡萄進入膨果期,農民們忙著剪枝、施肥、除草,比以前更加忙碌了。5月27日,壽寧縣鳳陽鎮劉厝村葡萄園里,帶領群眾在葡萄園邊建立生態養魚池的村黨支部書記葉馬嬌說:“在信用聯社‘壟上行’支農貸款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村里又新增葡萄種植面積260畝,全村達1100畝,現有4個專業合作社和3個家庭農場。” 今年以來,壽寧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壟上行”金融服務隊人員走村入戶,為群眾建檔、授信,發放涉農貸款195130萬元,其中劉厝村90戶村民貸款了642萬元用于發展葡萄。 在金融扶貧中,壽寧縣信用聯社以該縣被列為全國農村金融扶貧創新試點縣為契機,主動作為,體現擔當。從2016年以來,信用聯社創新成立“壟上行”金融服務隊,以“背包銀行”,即一個背包、一臺ipad、一本日志、一份臺賬、一套宣傳冊,走村入戶、上山下田,將銀行柜臺服務送至百姓家中,打通金融扶貧“最后一公里”,對貧困戶從“輸血”扶貧轉化為“造血”扶貧。 鳳陽鎮天香村劉朝忠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其妻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因長期看病吃藥,家庭貧困。結對掛鉤幫扶干部壽寧縣聯社理事長方瑞忠上門為他制定幫扶計劃,每年給予一定資金幫扶。2015年,信用聯社給予劉朝忠4萬元的惠農貸款作為啟動資金,隨后又追加扶貧貸款5萬元,共發展葡萄11畝。近幾年來,劉朝忠一家的年均收入在12萬元左右,徹底擺脫了貧困。 下黨鄉下黨村的王明江是省定貧困戶,早年想發展生產苦于沒有資金。壽寧縣信用聯社創新金融服務模式,2015年為他發放一張5萬元的“精準扶貧卡”,該卡集儲蓄、結算、授信等功能于一體,并提供了最優惠的金融政策。王明江用卡上資金種植茶葉,還購買了一臺攪拌機幫別人拌水泥澆灌樓房,年均收入達6萬多元。3年后,王明江建起了一座4層高的樓房,搬入新居過上了幸福日子。 “背包銀行”壟上行,“金融活水”惠農家。壽寧信用聯社“壟上行”金融服務隊為群眾就業、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其創新模式由點到面,已在寧德市各地推廣,有效推進寧德金融精準扶貧工作。(閩東日報記者吳秀琳 吳通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