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版的與“修例風波”相關的部分書籍(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新華社香港5月27日電(記者丁梓懿)真實記錄,是對歷史的銘記。2019年發(fā)生的“修例風波”,擾亂香港社會秩序,重挫香港經(jīng)濟民生,“黑暴”“攬炒”遺禍至今。近期,與“修例風波”相關的多本書籍問世,旨在還原真相、警醒世人,受到市民廣泛歡迎。 “這既是一本‘歷史的真實記錄文集’,更是一本‘理性與良知的思辨之書’。”《大公報》發(fā)表署名“清水河”的評論表示,由香港資深媒體人、知名專欄作家屈穎妍所著的《一場集體催眠》以冷靜真實的筆觸,記錄了持續(xù)至今黑色暴亂的種種滅絕人性的暴行,揭開了背后不為人所知的政棍為禍香港的秘密,更對香港社會提出了直抵人心的拷問。 “修例風波”持續(xù)發(fā)酵過程中,一些媒體被利益驅(qū)使控制,肆無忌憚歪曲事實,令“真相”不再是真相。“這導致大眾無法認清事件的客觀面貌。”香港聯(lián)合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家駒表示。 忠實記錄這場風波全貌、再現(xiàn)黑色暴亂瘋狂的書籍,在受到市民歡迎的同時引發(fā)深思。由大公報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風波實錄》于3月23日在多間書店上架銷售,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更有書店主動要求加量。《一場集體催眠》連續(xù)多日位列香港社科書籍銷售排行榜榜首,20天內(nèi)再版六次。 新書《一場集體催眠》廣受歡迎,作者屈穎妍“始料未及”。“這場黑色暴亂中,許多真相在輿論場上被歪曲和顛倒,我一介文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觀察和記錄,留住歷史。”她希望自己能以“觀察者”的角色,將所見所感寫出來,讓更多沉默善良的香港市民勇敢發(fā)聲。 據(jù)大公報出版有限公司副社長王志民介紹,《一場集體催眠》和《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風波實錄》在3月、4月蟬聯(lián)香港暢銷書排行榜冠亞軍。另一本《真言·諍言》精選《大公報》和《文匯報》針砭時弊、揭批黑暴的社評、時評,也受到市民歡迎。 在揭露黑暴惡行的正能量隊伍中,香港最大綜合性出版集團——聯(lián)合出版集團早前就已策劃好出版設想和藍圖,預計共出版十余本相關書籍,全方位、多角度還原事件,讓市民了解真實的香港。 李家駒表示,已經(jīng)推出的書籍在不同領域的反響都很好。許多書店認為這些書意義重大,特將它們放在顯眼位置供市民選購;讀者多有好評,銷量一直在增長;書評和媒體引用也很多,不少專欄作家與學者給出了正面評價,認為書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予以大力推介。 “書籍具有閱讀和學術價值,其中幾本正在與內(nèi)地機構(gòu)洽談版權(quán)合作。”李家駒說,集團肩負出版責任和社會責任,還原事實真相,讓市民大眾看看黑暴勢力都對香港做了什么。同時,讀者得以跳出事件本身,以完整客觀的態(tài)度去回顧整個事件對香港造成的影響。 “希望這些書籍能夠引發(fā)大家的思考,讓香港重新出發(fā)。”李家駒說。 真相不會被掩蓋,謠言也一定會不攻自破。由香港紫荊雜志社出版的《香港“修例風波”真相》,集納了該社對“修例風波”標志性事件的記錄和評論,以及香港社會知名人士撰寫的署名文章,以翔實的文字和豐富的圖片,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了“修例風波”的發(fā)展過程。 香港紫荊雜志社社長、總編輯楊勇表示,該書還特別揭露了反對派媒體編造的大量謠言,令讀者從一個獨特視角了解這場風波的復雜性與迷惑性,對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