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育苗和養殖技術不斷革新,霞浦紫菜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養殖規模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成為當地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 技術迭代,育好苗興紫菜 東南網6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李巧鴻) 端午節前夕,記者來到“中國紫菜之鄉”霞浦,只見紫菜育苗場正搶抓時機,加緊育苗。 在三沙鎮金順豐省級紫菜良種場,女工們忙著用貝殼清洗機清洗紫菜種苗殼。“我們對引進的貝殼清洗機進行改裝,人工效率比之前提高十多倍,清洗費用減少近八成,預計今年可節省人工費近20萬元。”負責人鄭進雄說。 通過育苗和養殖技術不斷革新,霞浦紫菜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養殖規模和產量均居全省首位,成為當地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有紫菜育苗企業69家,年生產能力40萬畝,保證了縣里各鄉鎮和閩中南、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紫菜養殖對苗種的需求。 培育優良新品,補齊技術短板 紫菜是霞浦人喜愛的一種傳統食用海藻,最初只能采集野生的,數量有限。1966年,沙江水產養殖場開展野生紫菜人工育苗和殼孢子采苗試驗并獲成功,從此紫菜養殖在霞浦拉開序幕。 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溫潤的氣候條件,讓霞浦成為養殖紫菜的天然“海上農場”。紫菜好吃,但苗難育。上世紀70年代,在國家支持下,霞浦縣興建紫菜育苗室18座,紫菜育苗養殖開始走上正軌,養殖示范推廣力度加大。隨后,由于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紫菜養殖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紫菜種苗培育方式由平面改為立體,單位面積出苗量大幅提高,示范推廣力度加大。”霞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葉啟旺說。隨著懸浮式紫菜養殖技術不斷創新和室外殼孢子采苗技術日益成熟,霞浦紫菜養殖區由灘涂引向淺海,再從灣內海域推向灣外海域,養殖面積成倍增加。 不過,在接下來的10多年里,霞浦傳統紫菜種質有所退化,產量和品質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怎么辦? 2004年,縣里從上海海洋大學等高校引進紫菜新品種進行人工育苗和示范養殖,并在多座育苗場進行培育。所產的紫菜具有質量好、產量高、管理方便、防病力強等優點,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得到養殖戶的認可。 十年后,福建省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繁育的壇紫菜“申福2號”,通過全國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我國第三個壇紫菜新品種。此后,霞浦縣多家紫菜育苗企業迅速引進該品種,三沙鎮金順豐省級紫菜良種場就是其一。 “有了新技術,才能搶占創新制高點。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紫菜育苗的農業科技型企業,我們念好‘誠信、專注、科學、創新’八字經,持續加大種苗研發投入。現有育苗室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育苗池水體面積8000多平方米,可培育紫菜種苗3.5萬多畝,所產紫菜種苗品質有保障,得到省內外養殖戶的青睞。”鄭進雄介紹。 此外,縣里還引進“閩豐1號”壇紫菜新品種等進行示范養殖,全縣已培育新品種6000多畝,試驗示范養殖5000多畝。 從此,紫菜從霞浦出發,在閩東、閩中南和浙江、江蘇等逐步推廣,為沿海人民開辟出一條海上致富路。 升級養殖模式,加快標準制定 靠創新贏市場,這是霞浦紫菜從價值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產業化之路越走越寬的重要原因。 傳統的紫菜養殖,大都用毛竹作支撐桿。但其存在著撐桿長度所限、使用壽命短等不足,已無法滿足深海養殖需求。難題如何破解? 2014年,霞浦縣淳盛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江蘇創暉公司合作,嘗試用玻璃鋼撐桿替代毛竹。 “玻璃鋼撐桿具有強度高、抗腐蝕、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可根據海區水位量身定做,抗風浪能力較強,在海區布局上整齊美觀。”合作社負責人林成強說。 此后,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積極推廣玻璃鋼撐桿養殖紫菜,在三沙石頭鼻、東壁等海區進行示范養殖,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深水區推廣玻璃鋼撐桿養殖紫菜近千畝,為開發利用深水區、灣外海區,拓展紫菜養殖空間,闖出一條新路。 不止于此,林成強說,合作社預計下半年可開展智能化玻璃鋼撐桿養殖試驗,如獲成功,將成為全國第一個智能化養殖基地。 與此同時,翻轉式養殖新模式在三沙、松山等地試驗取得成功。據介紹,使用浮球作支撐點,不但省去了毛竹筏架,操作簡便、勞動強度低,而且紫菜產量高、質量好,可向15米以上等深線海域發展紫菜養殖。目前,全縣示范推廣翻轉式養殖新模式面積超過3000畝,并快速向其他沿海鄉鎮輻射推廣。 “該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地拓展了養殖空間,使全縣廣闊的灣外淺海區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紫菜養殖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因此大幅提高,采收期延長,同時養殖規模擴大,由原來每戶養殖幾畝增加到幾十畝,收入大幅提高。”葉啟旺說。2018年起,霞浦計劃用三年時間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和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力爭今年底完成全縣海區養殖設施升級改造。 在此基礎上,霞浦加快紫菜產業標準化制定,努力讓龍頭“舞”起來,把品牌打出去。《霞浦縣紫菜養殖技術規范》《霞浦縣壇紫菜育苗技術規范》《霞浦縣壇紫菜養殖技術規范》等相繼發布,擴大了特色養殖品種標準覆蓋面,全面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去年,全縣紫菜養殖面積超過13萬畝,年產值逾10億元。經過數十年發展,霞浦紫菜產業依然創新風勁,一路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