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7月1日訊(本網記者 蔡曉卿 通訊員 黃利琴 許本超)6月30日,三明市泰寧縣新橋鄉嶺下村貧困戶鄧平青心里美滋滋的。當天他通過鄉里的大源儺電商服務中心,成功銷售100斤紅蓮,獲利4800元。 近年來,新橋鄉把準商機,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了優質稻、稻田魚、高山紅蓮、黃桃等扶貧產業。48歲的貧困戶鄧平青在政府的扶持下,種起了高山紅蓮,走上了自力更生道路。可是酒香也怕巷子深,這么好的綠色食品,如何銷售卻難住了老鄧。“多虧了鄉幫扶責任人介紹,這100斤紅蓮才得以順利銷售。”貧困戶鄧平青說。幫扶人在得知蓮子銷售困難后,立馬幫他聯系了鄉里的電商服務中心,以最高的價格收購了全部的紅蓮。在新橋鄉,和鄧平青一樣,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的農戶并不算少。鄉里的電商服務中心不但準備了便于送禮的禮盒包裝,將本地的優質稻、紅蓮、黃桃等搭配包裝銷售,還達成了價格同盟,實行統一銷售價格,保護農戶的利益。 “近年來,我們在打造地域品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新橋鄉黨委書記嚴榮焱介紹說,為了打響本地電商品牌,突出地域產品優勢,鄉里注冊了“峨嵋古稻”“嶺下紅”“大源儺”等多個商標,規范化的生產、銷售、管理,讓新橋鄉的農產品在打造地域特色、提升市場競爭力的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通過搭建電商平臺,農民銷不掉的產品順利銷掉了,城市人也能品嘗最新鮮最綠色的‘土貨’。”嚴榮焱介紹,“近年來,村集體和個人都加入了鄉里的電商平臺或協會組織。通過電商平臺,貧困村和貧困戶都順利脫貧。” 目前,政府扶持的電商網點遍布泰寧縣9個鄉鎮,這些網點以“尋找泰味”為主題,主打本地特色農產品。 截至目前,泰寧縣共有300多戶貧困戶通過特色農產品種植與10多家電商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貧困戶產品銷售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