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深入宣傳奮戰在脫貧一線的扶貧干部,大力弘揚不忘初心,勇于擔當的攻堅精神;宣傳我市脫貧攻堅先進感人事跡;宣傳關心扶貧事業、積極幫扶貧困地區的社會人士;宣傳自立自強、勞動致富的普通群眾,講好普通人的脫貧攻堅故事,即日起,本報開設“攻堅先鋒”欄目,報道脫貧攻堅先進人物典型,并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欄目中,宣傳報道脫貧攻堅典型案例,營造脫貧攻堅的良好社會氛圍,引導全市廣大干群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砥礪前行。 盛夏時節,柘榮縣城郊鄉際頭村五姐妹生態農業園里的荷花爭相開放,引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來觀賞。“最近是賞荷的最佳時期,每周都有眾多游客慕名而來,再過半個月,基地的葡萄和百香果也可以采摘了。”五姐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繆帶弟說。 昔日荒蕪冷清的小山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人氣村”,提起際頭村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對繆帶弟贊不絕口。 繆帶弟出生于際頭村下屬的自然村,在家中排行老幺。2012年,大學畢業的她抱著自己致富和群眾脫貧的想法回到家鄉。繆帶弟利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術,推行標準化養殖模式,逐步將老式養殖場改為現代化的標準化養殖場。短短幾年間,在她和姐姐們的努力下,將瀕臨倒閉的小型養豬場,發展為“豬—沼—果—蔬”生態循環農業園,成為了銷售額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貧困戶搭上“脫貧快車”。 依靠黨的幫扶政策創業致富的繆帶弟,更懂得感恩回饋社會。回鄉多年,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和姐姐們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將精準扶貧作為她們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為弱者提供溫暖,為推動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她主動吸收貧困戶到基地務工,將本村12戶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納入幫扶,并按照致貧原因進行精準分類幫扶,既解決了基地缺勞力問題,又實現了貧困戶穩定脫貧。期間,采取“日工資+績效”的激勵措施,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2018年底,成功幫助12戶貧困戶脫貧,帶動上百人就業。 在繆帶弟的幫扶下,際頭村村民林奶杰現已成功脫貧。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他在本地種起了茶葉和太子參,父親、哥哥和嫂子在基地里幫忙做些零工,每年也能增加3萬元至4萬元的收入。“合作社解決了我家的就業難題,讓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從養豬起步,再發展到果蔬種植、鄉村旅游,如今,農業園的生態循環農業已成規模,形成了“一欄豬、一池花、一片林、五大園”的發展格局,真正實現了一產帶三產的成效。繆帶弟因此先后獲得福建省“最美農民”、福建省“青春扶貧大賽”優秀獎、寧德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如何讓鄉村保持人氣,帶動更多農民走上致富路?繆帶弟深知,農村要發展旅游產業,必須要有立得住的項目才行,這些僅靠眼前的300畝產業園是完全無法實現的。在家人的一致同意下,繆帶弟承包了村里2000多畝荒山進行綜合開發,聘請專業團隊對荒山進行功能劃分,并針對當地氣候特點對牡丹石榴、托尼斯軟籽石榴等品種水果,進行抗寒、抗曬、抗凍試驗,通過將農業生態與休閑觀光有機結合,打造擁有獨特氣質的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幫助更多的當地農民圓致富夢。 “目前項目正有序推進,我們計劃加強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游客,打造生態農業旅游觀光園,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戶共奔致富路。”談及未來,繆帶弟思路清晰。(閩東日報記者 郭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