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8月1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從常規的小炒肉片,到大鍋烹制的紅燜豬手、汽鍋雞等傳統“硬菜”,商家都按照單人份銷售。記者昨日獲悉,隨著杜絕餐飲浪費意識的提高,“小碗菜”成為福州不少外賣餐飲企業的出餐方式,菜品價格相應下調,讓消費者在不浪費的前提下對菜品種類有了更多選擇。 “一個人叫餐也可以多嘗幾道菜了。”昨天中午,在大榕樹文化創意園工作的小杭,打開餓了么平臺驚訝地發現,她平常喜歡的幾個餐館推出了“小碗菜”。 由于每天都叫外賣,小杭已經吃膩了工作套餐,小炒菜成為她改善伙食的主要方式。但是,以前一道炒菜有兩三人的分量,她飯量有限,一頓飯只能點一道菜,若多點一兩道菜就會造成浪費。而新推出的“小碗菜”,品類眾多,分量是單人份,價格在8~20元不等,原先一道大分量菜的錢就能點兩三道不同類的“小碗菜”。 在外賣平臺上,不少餐飲店直接以“小碗菜”命名。記者搜索到四五家店名帶“小碗菜”的商戶,主打的宣傳語都是“花一份套餐的錢,可以自己拼配,有更多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小餐飲店,部分具有一定規模的酒樓也上線了“小碗菜”。例如,福州幾家老牌酒樓都在外送餐單里提供了閩菜、湘菜等各地菜系的“小碗菜”,品類有六七十種,日銷量近百份。還有一些酒樓雖然沒有推出“小碗菜”,但也為客人提供“即位(單人份)”的外送菜品。 “郭家小碗菜”的負責人蔡蘭青說,不同于傳統的中式熱炒每一盤單獨加工,“小碗菜”接近于標準化產品,因此更適合連鎖餐飲企業推行。 多家中高端酒樓的負責人也表示,他們拓展“小碗菜”業務,主要是為了倡導大眾杜絕食物浪費,擴大品牌影響力,對他們來說“小碗菜”其實是不賺錢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