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以鄰長制推進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深化鄉村治理
為進一步推進基層組織體系建設,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廈門市同安區在蓮花鎮軍營村、白交祠村創新推行“鄰長制”,打通服務村民最后一米,著力打造黨群連心、睦鄰共建、與鄰為伴、守望相助的和諧家園。 兩個高山村內,構建了“黨支部—村干部—黨小組長—鄰長—村民”五級聯動體系,按照“方便管理、全面覆蓋”的原則,以居住臨近的10戶左右居民為標準,軍營、白交祠分別劃分為12個、13個鄰區。25名鄰長從情況熟、威望高、責任心強的黨員、村民代表等群體中選出,黨員在其中占88%,形成“以鄰為軸、責任到人、監管有力”的鄉村治理模式。 “鄰”睦民心 化解糾紛 以“增進鄰里感情,提升服務能力”為理念,鄰長們在基層增強服務實效,進一步凝聚民心。 前不久,白交祠村的兩個村民為了各自茶園中的泉眼起了爭執,矛盾越鬧越大,眼看就要動手打架。兩個村民屬于不同的鄰區,當天晚上,鄰長楊志成和楊金全分別登上了兩個村民的家門。 “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不要動手傷了和氣?!痹诎矒崃舜迕竦那榫w后,楊志成還找到了村里的法律顧問,向他請教相關法律規定,并和楊金全將村民約到村部,列出相關法律開展調解。最終,兩個村民在鄰長們的見證下握手言和了。 鄰里事,鄰里了。在鄰長們的積極調和下,軍營村和白交祠村中諸如老人贍養、鄰里糾紛等問題被有效調解。兩村積極搭建了鄰里議事平臺,以黨小組長、鄰長、村民代表為主要人員,依托“高山議理堂”基層矛盾調處中心,結合議定事項和專業性質,邀請專業人士,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將“糾紛調解在基層,矛盾化解在源頭”,探索“鄰里更近,議事更簡,評價更準,公開更明”的工作機制。 凝聚鄰里心,鄰長們經常從茶話會中聽民音。今年國慶,白交祠的小學生們第一次在山上通過天文望遠鏡觀賞到了璀璨星空——這源自于鄰長楊志成主動認領了學校老師搜集的學生們的心愿清單,通過和廈門市氣象天文學會取得聯系,為孩子們租借來天文望遠鏡。 在鄰長們的積極參與下,兩村還通過“愛心幫幫團”、借助共建單位力量等形式,為村里的貧困村民、殘疾人家庭和孤寡老人等群體送愛心送服務,營造鄰里相親的良好氛圍。 “鄰”聚力量 帶頭發展 在軍營村和白交祠村的發展中,處處都有鄰長和黨員干部們帶頭示范的身影。為了打造生態宜居村莊,兩村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設立了環境衛生評比紅黑榜,鄰長們率先亮出了自己家門口的環境衛生,帶動影響周邊村民,村民逐漸從“站著看”向“跟著做”,再向“主動做”轉變,逐步帶動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鄰長帶動片區村民,從人居環境、文化提升、產業發展等進行全方位的互幫互助,效果很好。”軍營村黨支部副書記蘇海亭說。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批鄰長發揮了典型帶動作用,在鄉村產業發展振興的路上帶動村民共謀發展。 近期,今年廈門恒利茶葉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品種——“白毫野樅”野生茶走紅了。 講到這個野生茶的由來,正與該公司總經理、軍營村村民高樹足“一花獨放不是春”的情懷息息相關。作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的他,在村里建立鄰長制后,高樹足果斷地挑起了一個鄰區鄰長的職責。成為鄰長之后,高樹足走家串戶了解到,村里有很多荒廢的茶園,沒人管理,茶葉就成了野茶。如何變廢為寶,幫村民創收?高樹足從野茶樹采下茶青,研制出新品種“白毫野樅”。他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模式,與村民簽訂訂單1.28萬畝,收購了近5000畝野茶樹茶青制作“白毫野樅”野生茶,單勞務一項就為周邊村民帶來200多萬元收入。 而在白交祠村,鄰長楊志成主動將自己創辦農家樂的經驗傳授給村民,幫助村民提升民宿效益,增加收入?!坝辛肃忛L制,我們和村里的致富達人聯系更緊密了。通過他們的無私幫助,我們學到了不少致富本領。”村民楊桂枝說。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痹谲姞I村和白交祠村,鄰長們積極融入鄉村治理,服務村民,發揮示范作用,打造守望相助的和諧家園,共謀鄉村振興發展。 (楊珊珊 鄭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