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3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范陳春 通訊員 鄭小倩) 近日,由福建社會科學院和霞浦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霞浦海洋文化研討會”在霞浦縣舉行,來自中國社科院以及福建省內高校、研究單位的50多位海洋問題研究專家,就中國海洋文明起源、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福建海洋文明貢獻、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等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次高端智庫與地方政府聯合辦會的有益嘗試,不僅能夠提升智庫研究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能力,促進智庫與地方政府互動發展,而且能夠生成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推動霞浦海洋歷史文化研究縱深發展,更好地服務地方建設。 霞浦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面積有2.8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5公里、淺海灘涂達104萬畝、島嶼411個,均居福建省沿海縣份首位。灣區經濟是霞浦的重要特色,已探明的海洋魚類有700多種、灘涂生物200余種,盛產大黃魚、海帶、紫菜、刺參、鮑魚等,是我國著名的“海帶之鄉”“紫菜之鄉”“南方海參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