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居全省第3位 ●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等銷售新模式助農增收 ●全市發出農產品快件同比增長72.8%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1-9月,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6億元,增長3.9%,超額完成爭取目標,居全省第3位。 “米袋子”“菜籃子”增產保供。前三季度,全市早稻播種面積增加2800畝,實現多年來恢復性增長,建成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基地24個,水旱輪作發展“大棚水稻”2.2萬畝。新建蔬菜和畜禽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27個;生豬恢復勢頭持續向好,出欄137.5萬頭;新增設施蛋禽、肉禽存欄325萬羽。 特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前三季度,全市高接換種優質荔枝、龍眼新品種5.8萬畝,均價可提高5倍左右,新增百香果、沃柑、紅美人、樹葡萄等新興水果種植面積7000畝;新增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線3條;拓展陸上工廠化等水產養殖新空間,推廣生態混養等健康養殖模式,增產6.9萬噸。 新業態快速發展助農增收。建設冷藏庫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46個,減少采后損失5%-15%,新增初加工能力4000噸。加強農村網絡應用技能培訓,推廣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短視頻+網紅”等農產品銷售新模式,全市發出農產品快件同比增長72.8%,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閩南日報記者 吳靜芳 通訊員 鄭慶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