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向“幸福”匯流
湄洲日報記者 蔡昊 攝 圖為木蘭溪張鎮段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近段時間,一批批在外莆商應市政府邀請,踏上“莆商回鄉之旅”。他們沿著木蘭溪畔,看家鄉新貌,感受木蘭溪治理后的城市變遷。 上游,仙游的“仙作”產業發展迅猛;下游,荔城的工藝美術和鞋服產業蒸蒸日上,城廂的華林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涵江的莆田高新區發展迅猛。以水為脈,連成一條集綠色觀光、休閑娛樂、生態人文為一體的木蘭溪綠色旅游經典線路。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勢頭強勁。 如今的經濟發展“高地”曾是水患頻仍的“洼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推動指導,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推動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曾經的水患之河,現在安瀾清波、澤被鄉里,成為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打造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木蘭溪樣本。 2019年11月,水利部確定木蘭溪列入全國首批示范河湖建設名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全流域系統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高位協同推進流域治理、開發建設,推動“最美家鄉河”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級。 在全國率先開啟的模式 作為福建省“五江一溪”之一,木蘭溪是莆田市境內最大的溪流,干流全長105公里,流域面積1732多平方公里,幾乎貫穿整個莆田城區。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重要囑托,莆田在全國率先開啟“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系統治理模式,推進堤防建設、岸坡綠化、生物凈化、引清活水等措施,全線規劃了百里景觀生態廊道,建設了木蘭溪仙游段景觀工程、城區段十里綠道工程等,呈現出木蘭溪百里風光帶。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鄂竟平率水利部河湖管理司、農村水利水電司、監督司負責人來莆調研時表示,木蘭溪獨流入海,全流域自成體系,治理很有代表性,治理中也形成了很多很好的經驗。水利部將全力支持莆田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和水利重點項目建設。 當年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開工奠基點所在的張鎮段已成為美麗的防洪景觀帶,一側是悠悠溪水,一側是鮮艷的花草,玉湖新城崛起。市木蘭溪防洪工程建設管理處副主任吳俊偉介紹,這里是現代科學治水的參觀點,與前方木蘭陂古代科學治水參觀點遙相呼應,構成古今結合的木蘭溪完善水利工程系統,形成城市東、西側水利風景線。 省委書記于偉國在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加強綜合治理,保護好木蘭溪美麗的自然生態,讓更多群眾共享生態環境保護成果。 生態綠心是堅持生態優先的寫照。上萬棵荔枝樹蔥翠茂密,木蘭溪從中穿流而過,展現莆田“荔林水鄉”特色,是莆田人民心中美麗的家鄉圖景。 木蘭溪流淌荔林水鄉千年文脈,也鋪展開綠色發展的畫卷。我市統籌兼顧“一溪兩岸”的管控和發展,解決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四大問題。上游構筑“保護、治理、修復、法治”四道防線,下游連通河湖水系,保護生態濕地,建設生態綠心,踐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實現“一泓清水惠民生”。莆田市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生活幸福感。 “我市通過市場化購買服務方式,編制了各縣區的‘一河一檔一策’,將木蘭溪等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分為12個單元網格,建立河道檔案實行管理。”市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局副局長蔡開國介紹。一批批網格員活躍在巡河一線,一旦發現“水問題”,就馬上通過手機采集,及時處理;一個個志愿者投身木蘭溪管護,以實際行動保護水環境。 一套特殊的“河長制”藍本 放眼全國,實行“河長制”并不新鮮,而在莆田,卻有一套特殊的“藍本”。首創流域“雙河長”,增加縣(區)委書記任第一河段長,更換鄉鎮黨委書記擔任鄉級河段長,壓緊壓實黨政主官“第一責任人”責任。創設河長日,每月20日由市級河長召集各河長輪流到各縣區現場點評、督促推進。2019年,河長日入選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候選名單。 市委書記劉建洋、市長李建輝多次帶領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全市基層調研,指出“河長制”“河長日”是推進莆田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必須始終堅持好、落實好,增強河湖保護的責任意識,把莆田木蘭溪名片擦得更亮。 百威雪津啤酒博物館,一張巨幅照片記錄了一個歷史時刻。2017年,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認養”綬溪及莆田城區多段河道, 在全國開外企認養河道先河。 企業主動擔起愛河、護河、清河社會責任,百威雪津啤酒公司并不是個例。我市在全省率先設立企業河長,發動工業園區企業擔任河長,探索沿河企業河長,推動企業履行控污減排責任,實現政企共治提檔升級,創出了企業河長“莆田模式”。 近日,莆田永豐鞋業有限公司傳來喜訊,公司董事長林華忠在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開展的“尋找最美河湖衛士”活動中被評為全國“民間河湖衛士”。這名90后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說,每周末是永豐鞋業固定的“企業河長活動日”,實行一周一名副總經理負責制的輪值制度,帶動員工開展河道河岸垃圾清理、植被綠化種植養護、環護知識宣傳等公益活動。 鄉愁河長、網絡河長、校園河長、老人河長、巾幗河長等,開門治水,探索“民間河長”,我市各縣區都有一套“治水經”,此外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碼助力,形成河長制與全民治的共治格局,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三個三”河長履職模式是我市河長制工作的又一亮點。全市784名河長要熟悉流域圖、污染源圖、施工圖等“三圖”,做到統籌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河長辦各項工作、統籌督導下級河(段)長及相關職能部門履職情況等“三統”,落實巡河清單、任務清單、河長日清單等“三單”。 為彌補河長在巡河過程中因環境、時間限制,導致巡河效率低下、問題發現不全、溯源能力較弱等問題,我市還創新水岸協同一體化保潔,以“企業承包、政府監督”的方式,將環境管護的“大掃把”交給專業機構,實現路面與河面保潔全覆蓋。 河湖治理背后的合力保障 隨著5G時代來臨,我市河湖治理也步入現代化。建立“智慧河流”平臺,利用“河長云”APP、電子河長等,為河湖安上“掃描儀”“千里眼”,還通過水質在線監測、變事后通報為事前預警、部門屬地聯動處置,逐步實現“監測吹哨、管養報到”。這套木蘭溪治理能力現代化案例獲全省生態云應用典型案例一等獎,“全面提升木蘭溪全流域生態治理能力”榮獲全省機關體制機制創新優秀案例征集評選一等獎。 水清、岸綠、景美、人和、宜居,木蘭溪展現新圖景的背后還有一大保障就是建立司法生態保護機制。我市制定木蘭溪流域水安全、綠心保護等方面的條例,保障流域水源地等水質穩定,“生態司法+審計”融合機制入選全省法院十大改革創新亮點舉措。 市委開展木蘭溪流域系統治理專項巡察、整改評估;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監督、監察建議,推行5+X日常監督聯席會議;派駐紀檢監察組創新抓實三清單、壓實三責任、做實三督導等專項監督……一系列組合拳的推出、實施,讓保護木蘭溪更有效力。 攬溪入懷,擁溪發展。前不久,高鐵新城啟動區集中開工首批18個項目,正式拉開了莆田市跨木蘭溪南進建設高鐵新城恢弘序幕,為城市“東拓南進西聯北優中修”注入生動的實踐詮釋。如今的木蘭溪實現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目標,國家部委、全國各地組團考察學習經驗,向全國展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生動實踐。14家中央網絡媒體用8個語種傳播,木蘭溪治理模式由中國走向世界。 木蘭溪肩挑山海,自歷史深處走來,又向時代潮頭奔去。她流傳“與水抗爭”的千載故事,也頌揚“科學治水”的當代傳奇。如今“美麗”向“幸福”匯流,歡唱幸福河湖的贊歌,奔向輝煌壯麗的明天。 (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