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展館探營
各色茶具琳瑯滿目 16日,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市舉行。本屆茶博會首次啟用武夷山茶旅小鎮會展中心,展覽功能區面積4.5萬平方米,規劃標準展位1800個,較上屆茶博會增加50%展位規模,設置全國名茶館、政府組團及臺灣館、茶機械茶配套館、茶包裝館四大主題展館。今年茶博會都有哪些新元素、新亮點?記者帶您一睹為快。 茶機械茶器具吸引眼球 會展中心A區一樓是茶機械茶器具展區。 走進展區,景德鎮青花瓷、德化白瓷、日本陶器、建陽建盞、臺灣未名窯、馬來西亞錫器、宜興紫砂……各類名瓷好器琳瑯滿目,價格不一。 “琴棋書畫詩酒茶”、“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早已融入了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參展商張女士表示,這次參加茶博會,她帶來了不少上好的茶器茶具和各類茶藝術品,靜候大家鑒賞。 靠近展廳內側,各式茶機械依次排開,智能烘焙機、智能茶葉色選機、茶葉包裝機等茶葉生產全流程智能產品集中展示。 “刷刷刷……”一位參展商輕摁開關,經過機械自動化包裝后,一包包茶葉“噴吐”而出。參展商展出的自動茶葉包裝機每分鐘能包裝50包茶葉,每包重量平均。 A區二樓,各式茶包裝產品精美絕倫。僅在茶的存儲器具上,就有陶瓷、金屬、玻璃、漆器、竹木等各種品類,茶包裝外觀設計既有化繁為簡、也有中西結合,創意無限。 廈門尚品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介紹,出于對品牌的系統性、延續性、風格、傳統等的考量,茶葉包裝設計各有千秋,有簡單的幾何圖形拼接、有經典的復古紅、有現代的明黃……這次參展,他們帶來了不少好貨。 名茶館“爭奇斗艷” 全國名茶館位于C區二樓,各參展商精心布置展位,用不同的裝修風格抒寫著各自的品牌故事。 走進展區,一座古厝背景墻映入眼簾,上面的大型LED屏里播放著“安溪鐵觀音”的故事。“我們遵循著生態、綠色、環保、節儉的原則,融入安溪傳統建筑風格,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將展館搭建成為一座‘閩南古大厝’。”泉州來的參展商李晉瑜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海峽兩岸茶博會,為了向大家全面展示安溪鐵觀音,僅布置展館就花了數十萬元。 原木裝修、白色輕紗、古典建筑……各個館“爭奇斗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平臺。”對武夷山沁巖茶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肖旭寶而言,今年茶博會啟用的全新展館給了他不小驚喜,同時也為他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臺和商機。有同樣想法的還有來自福州的參展商張越琦,“希望利用茶博會的平臺,更好地將福建白茶推向全國、推向世界。”(閩北日報 廖晨星 黃煒莉/文 伊凡/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