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跨境電商生態園 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伊曉燕 卓華楓 謝榕君/文 盧德山/圖)近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高峰論壇在莆田舉行。來自全國跨境電商行業的近200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探討跨境電商發展之道,同時以“莆田市跨境電商綜試區生態圈構建的模式創新與實施路徑”為主題,分享跨境電商發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在疫情面前,電子商務行業因勢而變,彰顯新力量、新作為、新擔當。”莆田市市長李建輝表示,中央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開啟“十四五”發展新征程,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因此,電子商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分享跨境電商發展經驗。 產業優勢,筑就電商基石 鞋服制造作為莆田第一大傳統優勢產業,經過70多年的發展,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從業人員近50萬人,其中從事鞋服電商的達30萬人。 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莆田市創新供應鏈服務平臺模式,推進企業“機器換工”、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步伐。去年,莆田“鞋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案例。今年,莆田“制鞋行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解決方案”榮獲第二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新銳組二等獎。 與此同時,莆田還建設分布式直播與人才培養基地、數字化協同平臺,搭建產業帶直播基地,打造“莆田好童鞋”“世界軍鞋莆田造”等區域品牌。 近年來,在數字化浪潮下,莆田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推動線上電商和線下制造融合發展,加快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眼下,物泊科技、藥械網、智慧U站等一批產業互聯網平臺茁壯成長;抖音紅木直播產業帶基地、工藝美術城騰訊直播基地等一批項目落地運營,在莆田形成一批電商總部經濟集聚區。 目前,莆田電子商務涵蓋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多個領域。全市年網絡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限上電商企業有600多家,實現年銷售額230多億元。 跨境電商,在探索中前行 副市長胡國防說,莆田是全國最早開展跨境電商的城市之一,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擁有眾多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上開設的跨境網店、獨立跨境網站,以及各類專業服務企業。 郵政管理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莆田全市共完成跨境快遞業務量1303.45萬件,同比增長23.74%。 去年3月,莆田市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通過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驗收。這是莆田市首個具備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業務條件的跨境電商通關平臺,由省、市、區三級國有企業合作建設,為當地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報關、倉儲、物流等一體化服務。 “有了這個業務模式,企業可實現陽光化、合規化、便利化通關,還能有效解決退稅、結匯等問題,擴大跨境電商規模。”福建百盛大同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志華說。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雄安新區等46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至此,莆田成為全國第五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以此為契機,莆田根據《中國(莆田)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加緊建設線上平臺、集聚線下園區、提升服務體系,同時拓展新業務模式。 城廂區跨境電商生態園位于莆田聯發電商城,是一個新型的互聯網創業平臺,為客戶提供商品研發、采購、銷售、收款、倉儲、物流、客戶服務、系統開發等一站式跨境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總面積約9000平方米,已入駐50多家企業。”朱志華說,這是本地政府打造的第一個重點跨境電商專業園區,委托福建百盛大同投資有限公司運營,“我們持續導入并整合新資源,不斷優化本土跨境電商生態圈”。 取長補短,再上一個臺階 今年,莆田累計實現跨境電商出口貨物270.39萬件,出口額達1.47億元。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宏看來,莆田跨境電商正處于快速增長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表現在企業數量和出口額上。“但是,也要重視現在所面臨的一些瓶頸,想方設法加以突破。” 例如,莆田沒有機場,導致跨境電商的貨物只能通過其他運輸方式,先中轉到福州、泉州等地,然后再運往境外市場,從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另外,當地跨境電商企業都沒有在海外建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貨效率。 劉宏建議,站在全省的角度,福建應該適當增開洲際航線和航班,專門用于國際貨運。同時,省內各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攜手,或者聯合其他省份,共同在海外建設倉儲設施,補齊硬件短板。 “莆田市跨境電商基礎好、前景廣闊,有望邁向新的高度。”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黨委書記賈國勇認為,莆田要充分發揮沿海開放高地的輻射優勢,進一步增加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的高端優質商品進口,推動跨境電商從外貿專業服務向綜合性服務發展。 胡國防表示,莆田將采取“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在全市7個縣(區、管委會),各設立一個重點跨境電商專業園區,力爭通過3至5年的改革試驗,實現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超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