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走進福鼎市店下鎮海田村,沿著村道一路行進,目之所及處處透著清新與靜謐。“看著越來越好的環境,走在路上心情也變得清爽起來。”村民林友良評價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體現了黨中央對鄉村發展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海田村黨支部書記費漢苗說,該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正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來,海田村投入400多萬元完成村口綠化建設、公路沿線兩側綠化、高桿路燈、重陽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20萬元實施“廁所革命”,將公路沿線的旱廁改造為沖水公廁,全面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以前垃圾不知道扔哪里,現在村里專門聘請了2名保潔員每天定時定點收取垃圾,還定期對公路兩旁、房前屋后等公共區域進行清理。”林友良說,經過整治,村子越來越干凈,住在村里和城里沒什么兩樣。 “我們通過爭取上級扶持,規劃建設了農民健身活動場所、老年人活動中心、幸福院、農耕文化館等民生項目,拓展村民的業余活動。”費漢苗說,不僅如此,海田村積極組織開展文藝演出、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等各類活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并且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提倡喜事新辦、厚養薄葬,遏制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費,讓文明之風盛行。 生態好,產業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了,自然能夠吸引投資者的目光。”費漢苗說,近年來,海田村引進了恒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集農業發展和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現代高新農業園。園區以“農旅結合”的新休閑模式為亮點,先后成功舉辦了“首屆百萬蝴蝶展”“首屆福鼎市鄉村旅游文化節暨店下美食特產展”“稻草人節”“美食燈光展”等多個主題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企業引進來之后,海田村積極引導農戶與企業對接,通過參與土地流轉、簽訂用工合同等方式,就地解決農民就業125戶、530人,人均增收2600元,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海田村兩委成員自發組建“服務企業黨員隊伍”,探索建立“黨支部+公司+黨員+農戶”的運作模式,與恒潤公司開展共贏合作,輻射帶動周邊的嵐亭、三佛塔、硋窯等村發展設施農業近4000畝,帶動1500多戶農民年增收980多萬元。 “今年我們還通過租賃集體土地、固定資產的方式,建設鋼架溫室大棚約26畝。租金每畝3200元,可增加村財收入8萬多元。”費漢苗說,下一步,海田村將依托廈門旅游公司,投資約70萬元利用原有木屋建設民宿,實現村財增收13萬元。 如今的海田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日益改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村莊美了、產業興了、村民富了,一幅優美、清新、幸福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鋪展開來。(閩東日報記者 林強 通訊員 王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