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圍繞構建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實施雙輪驅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10月15日起,《莆田觀察》開設“強產業 興城市”系列報道欄目,集中推出報道,反映莆田各縣區及有關部門聚焦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發展“343”重點產業;聚焦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新城建設和舊城更新,為城市發展增加人口紅利、集聚人才資源。 東南網12月30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詹麗君 楊劍鋮 伊曉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今年,莆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促發展:突出開放招商 23日,莆田市舉行國家級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重大項目簽約活動,永榮新材料200萬噸丙烷制丙烯項目總投資396億元、莆田石門澳作業區泊位項目總投資120億元、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項目總投資79.2億元……不少重量級的大項目、好項目實現簽約。 年初疫情暴發,莆田市緊抓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企業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排憂解難,持續打通復工復產操作鏈。同時,快速調整招商策略和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不見面招商,推動企業增資擴產。 為凝聚合力,同步推進招商工作和對外合作,莆田市委、市政府整合資源,成立開放招商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與;組建專項招商隊伍,對項目進行跟蹤服務。 “秉持莆田以外就是開放的理念,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擁抱未來。”莆田市委書記劉建洋表示,堅持做到“開放帶動與創新驅動”“招大引強與招新引高”“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優選增量與做大存量”“統籌協調與分級負責”5個相結合,搶抱“金娃娃”產業項目。 根據重點招商產業,莆田市設立5條戰線招商組,包括工業和信息化、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產業和醫療健康產業,建立“一條戰線、一位指揮長、一套人馬、一份作戰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機制,制定全市統一招商畫冊,強化信息共享,確保分工協作。 此外,莆田還完善“市開放招商領導小組—五條戰線招商組—縣區(管委會)”三級協調決策機制,將全市招商工作糅合成一盤棋,協調解決項目在各個環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月至11月,莆田全市新增對接項目415個,其中產業類322個,計劃投資2868.28億元;總部和平臺類項目93個,完成簽約及公司注冊65個。 今年,為了進一步健全招商機制,莆田市成立開放招商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劉建洋和市長李建輝任雙組長,同時組建了工業和信息化、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五條戰線”招商組。 7月23日,《莆田觀察》適時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五大戰線”招商組的工作亮點,連續刊發5篇深入報道,多面向多層次展現莆田市“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的做法與成效。 固鏈條:強化項目帶動 今年,莆田重新梳理全市產業體系,形成“343”重點產業格局,即做優鞋服、工藝美術、食品3個傳統優勢產業;做強新型功能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生命健康3個未來產業。 為了加固產業鏈、供應鏈,莆田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編制“343”重點產業梳理報告,研判市場需求,分析產業缺失環節,繪制重點產業發展路線圖,確立發展目標、發展路徑、主要任務、重點項目及對策舉措。 在莆田涵江食品產業園,以百威雪津啤酒遷建項目為龍頭,新增擴建包裝線、糖化線、發酵及配套工程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條,補齊供應鏈條。目前,華興玻璃遷建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產能可達60萬噸,滿足啤酒廠對玻璃瓶的需求。 同樣是位于涵江區,隨著福英泰項目的落地,莆田電子信息產業鏈條愈發完備,初步形成兼具芯片+面板的發展格局。福英泰項目總投資15億元,不久前已經竣工,具備年產顯示模組1.2億片的生產能力。與其互為產業鏈上下游的華佳彩面板項目,目前已實現滿產。 在莆田北岸經開區媽祖健康城,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投入營運,對外招收學生,開展孤獨癥康復治療和教育活動。借助“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優勢平臺,莆田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已經集聚媽祖質子重離子醫院、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園等重大項目。 作為莆田重點打造的數字經濟項目,大唐5G產業東南總部基地落戶在城廂區華林經濟開發區,總投資102億元,建設東南(莆田)5G微基站生產基地、5G微基站全國生產基地總部、5G東南運營總部及5G產業東南研究院。在24條生產線全部建成、滿產的情況下,該項目可年產5G設備60萬臺(套),產值達6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把開發區作為產業發展主戰場,優化空間布局、明確產業定位、強化配套支撐、創新體制機制,重點推動“兩體兩中心”建設,爭取三批次園區基礎設施專項債46.7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42萬平方米。 今年,莆田新增10億元以上項目143個,位居全省第二;開工項目96個,總投資607億元;投產項目76個,總投資448億元。 媽祖健康城 盧德山 攝 3月6日,莆田市舉行“開放·招商”全球云推介會暨招商項目線上簽約活動。(資料圖片) 瑞仕國際潛力少年綜合中心 林洪濤 攝 優品質:營造城市家園 今年,以編制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為契機,莆田市出臺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暨拓展新城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城市“東拓南進西聯北優中修”的發展戰略,力爭“一年有提升,兩年上臺階,三年大變樣”。數據顯示,今年,莆田聚焦城市建設,謀劃相關項目1027個,年度投資1050億元。 按照既定目標,莆田重構城市空間格局,強化城市設計引導,從新城拓展和舊城更新雙向發力,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實現新城建設初具規模、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完成、各項功能設施日趨完善。 9月4日,莆田荔城區在新度鎮召開木蘭溪南岸高鐵新城項目推進動員大會,正式拉開“南進”拓展新城區的序幕。緊接著,秀嶼區也啟動木蘭溪南岸高鐵新城項目征遷工作。 木蘭溪南岸高鐵新城是莆田新一輪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將依托高鐵、軌道等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市向南發展,帶動荔城區黃石鎮和新度鎮、秀嶼區笏石鎮連片繁榮,打造一個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型城鄉樣板。高鐵新城規劃用地總面積約43平方公里,南至清塘大道、北至木蘭溪、東至荔港大道、西至城港大道,主要涉及荔城區和秀嶼區。 10月28日,高鐵新城啟動區首批18個項目集中開工,涉及7條市政道路、4個棚戶區改造、3個涉鐵預埋工程、2個綜合體、1所學校和1個酒店。 上承木蘭溪治理理念,莆田在實施高鐵新城項目時,選取新度鎮和黃石鎮,作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的試點先行區,破解木蘭溪南岸耕地保護碎片化、空間布局散亂化、土地利用低效化、水系萎縮、水質污染等問題,逐步構建“農田集中連片、鄉村集聚美麗、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今年,莆田集中開展十大片區改造行動,推進棚戶區及老舊小區有機更新,促進歷史街區活化利用,保護城市生態綠心,修補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