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流域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2022年流域水質鞏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 ●2023年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 日前,漳州市出臺《九龍江西溪流域水質提升治理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以入河排口排查整治為抓手,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有效削減流域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推動流域生態系統功能整體改善提升,確保九龍江西溪流域2021年流域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2022年流域水質鞏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升。 ★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攻堅 按照“源頭治理、污水收集、過程輸送、末端治理”原則,持續實施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全方位、全過程推進城鎮內河水體整治。 加快推進薌城區、龍文區及漳州高新區等中心城區管網空白區域以及內河上游村莊、城中村的管網敷設,建設漳州高新區馬洲污水處理廠、林前污水處理廠、薌城北部片區污水處理廠,實現浦頭港、九十九灣、三湘江等內河及連科港、恒坑支流、浦口支渠、梧店支渠、南星支渠等干支流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 推進平和縣、南靖縣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加強生活、餐飲、洗車、洗滌、酒店、農貿市場溯源排查整治,解決老城區、城鄉結合部“污水入河、外水入管”問題,全力消除市政入河排口黑臭水體。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 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按照“納廠、集中、分散”處理要求,對于城鎮、園區周邊的,優先納入城鎮、園區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對于距離城鎮較遠且人口相對集中的,優先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對于人口分散或較少的,結合戶廁改造建設標準三格化糞池,尾水就近還林還田。 重點推進薌城區、龍文區、漳州高新區等中心城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著力推動平和縣花山溪流域涉及的小溪、山格等7個鄉鎮,南靖縣龍山溪、船場溪流域涉及的龍山、金山等11個鄉鎮,以及龍海市程溪鎮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收集處理,強化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管理,確保設施投用見效。 ★推進養殖污染整治攻堅 加強牛蛙養殖污染防控,強化日常巡查,防止反彈復養。 開展淡水養殖污染防治,指導養殖戶科學投料投藥,規范規模化養殖場尾水處理排放,持續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長效工作。 鞏固提升顏厝、九湖等地養鴨污染治理成效,全面推進程溪鎮、顏厝鎮及靖城園區淡水養殖污染治理。 強化執法監管,督促平和縣、南靖縣規模生豬養殖場落實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措施,嚴厲打擊偷排、漏排等違法排污行為。 ★推進農業種植污染治理攻堅 優化種植產業結構,積極推進多樹種造林,鼓勵在西溪干流兩岸及其一級支流兩岸、水庫周邊、飲用水源區一重山和其他生態脆弱地區新種鄉土、闊葉等樹種,嚴禁在水源保護區林地新種桉樹人工林,加快推動南靖縣有序減少現有桉樹種植面積。 推動平和縣實施蜜柚退果還林工程,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加大有機肥替代化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果園生草覆蓋栽培技術,建設綠色生態果園,實施土壤生態環境修復。 ★推進工業園區污染整治攻堅 嚴格項目準入,在九龍江西溪橋閘上游禁止新建或擴建造紙、制革、化工、電鍍、漂染等行業和以排放氨氮、總磷為主要污染物的工業項目。 完善各類工業園區污水配套管網,全面排查整治園區污水管網錯接、漏接、破損問題,實現雨污分流,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實施污水廠尾水提標改造,全力加快黃井工業區污水廠擴容及一級A提標改造、山格污水處理廠和靖城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尾水一級A提標改造,因地制宜采取人工濕地等生態修復處理方式,實施尾水深度處理再排放,進一步削減入河污染物排放總量。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攻堅 健全河道管理機制,加強河道岸線藍線管控及流域保護,強化河道拆違、生態清淤、漂浮垃圾清理,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洗砂行為,推進安全生態水系建設。 流域每年實施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水域禁漁區、禁漁期禁止攔網捕魚。 流域嚴禁新批小水電站建設項目,強化水電站用水調節及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監管,最大程度保障下游生態基流。 ★推進保障飲用水源用水安全攻堅 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嚴肅查處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活動,定期組織開展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和環境風險評估。 全力推動鄉鎮級“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問題整治,推進農村自備式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劃定。(閩南日報記者 蘇奕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