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科技部、財政部共同開展“科技抗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百城百園’行動”。 我省從政策、平臺、項目等方面著手打通堵點—— 讓科技成果落地開花 東南網3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生產線物流的作業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150%,人員成本降低70%,預計每年直接新增產值2500多萬元……這是“百城百園”行動我省扶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中科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與柒牌時裝于去年成功打造的全國首個紡織領域融合5G獨立組網的AGV自動搬運系統落地應用項目。 “‘百城百園’行動中,中央財政投入900萬元,我省投入16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22億元,社會資金141億元。”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去年我省“百城百園”行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營業收入2793億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85家,帶動就業人數50萬人。泉州、龍巖和晉江3個創新型城市,福州高新區、漳州高新區和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3個科技園區入圍“百城百園”。 為產業升級植入智慧引擎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晉江的柒牌時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間裁剪車間,只見自動搬運機器人將剛裁剪好的服裝面料,運送至另一棟樓三層的縫制車間。過程中,機器人自行上下電梯、出入卷簾門,跨越生產不同區域,穿行流暢無阻。這套調度系統,成功實現了跨樓層、跨車間、跨工段的智能物流。 “傳統產業不等于低端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柔性化生產是紡織鞋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副所長汪鳳翔說,面向泉州市紡織、鞋服、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提升,他們聚焦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產業,以市場應用為導向推動工程產業化和產學研合作,已實施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66項。 “去年‘百城百園’行動國家財政給予晉江市150萬元,帶動了地方財政投入和全社會研發投入,引導更多資源支持成果轉化。”晉江市科技局局長蔣家興說,圍繞制鞋、紡織服裝、紙制品、機械制造等重點產業,晉江大力引進中科院泉州裝備所、中國皮革與制鞋工業研究院等高水平創新成果,為產業轉型發展植入智慧引擎。2020年以來,已累計服務企業1106家(次),與企業達成技術服務、成果交易、產學研合作等近1000項,合同金額超1億元。 科研與產業應用良性互動 年初,寧德市富發水產有限公司的“富發1號”苗種供不應求。“‘富發1號’是大黃魚新品系,具有生長快、存活率高的優良特性。”該公司研發部主任陳佳說,2020年公司共銷售“富發1號”優質苗種6000萬尾以上、受精卵800kg(約5.6億粒)以上,苗種輻射福建和浙江等大黃魚主養區,深受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認可。 富發公司是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一家現代水產種業科技企業。“公司大黃魚良種覆蓋率不斷提高,得益于園區的科技平臺支撐。”陳佳說,公司依托位于園區的福建省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整合大黃魚育種領域的優勢科研力量,持續開展大黃魚種質創新和良種創制。 陳佳說,去年富發依托實驗室平臺與廈門大學合作,成功開發我國首個大黃魚高通量分型芯片“寧芯1號”,將大幅提升大黃魚遺傳育種的效率,促進科研人員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大黃魚新品系。攻關團隊基于“寧芯1號”開發的“寧芯2號”55K大黃魚基因組育種芯片也已經開發完成,正投入基因組選擇育種應用中。 “富發公司也是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寧德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寧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快建設研發機構等,就是為了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打造高端科技創新平臺,集聚各方面高端發展要素資源,促科研與產業應用良性互動,為寧德漁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攢足后勁。去年,該園區引進和應用養殖尾水處理、海洋牧場立體養殖等國內外領先技術55項,引進和培育海洋漁業裝備研發龍頭企業達到23家,轉化應用技術成果31項,培訓技術骨干5112人次,帶動農漁民增收超40億元。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科技成果能否轉移轉化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創新的成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百城百園”各實施主體通過扶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等,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解放出來,推動了企業承接和轉化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把技術推廣和應用示范與復工復產、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結合起來。 日前,泉州師范學院科技成果“太陽能組件背板材料回收與再利用相關技術”,與泉州某公司合作,即將落地企業產業化。該項技術可從廢棄的太陽能光板中提取聚偏氟乙烯、滌綸樹脂等化學原料,從而再利用于生產薄膜材料,變廢為寶。據悉,雙方交易金額預計達500萬元,將是泉州師范學院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技術交易。 “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介入,有效促進了我院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泉州師范學院科研處處長戴聰杰說,該項技術成果研發成功3年了,但只是“躺”在實驗室里的“樣品”,院里研發人員不清楚它的市場前景、效益,而通過泉州科技大市場及浙江五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等技術轉移機的推介和挖掘、評估,項目找到了市場化方向。戴聰杰告訴記者,現在院里越來越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還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被評為省級技術轉移機構。 去年,泉州市出臺政策,對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按其促成技術交易額的2%給予獎勵,激勵了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主動作為,該市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系近四年來首次突破4億元,同比增長197.08%。晉江市拓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融資渠道,成功落地全省首只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子基金,總規模3.75億元。 據統計,2020年全省“百城百園”行動共扶持技術轉移服務機構33家,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75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