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第二十六屆董事會就職現場合影 東南網香港4月20日訊(本網特約記者 李一杰 文/圖)4月19日晚,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第二十六屆董事會就職典禮暨成立二十六周年慶典活動(以下簡稱“就職典禮”)在香港九龍觀塘基金會會所舉行。劉志仁任基金會第二十六屆主席,洪頂擁任就職典禮大會籌委主席。 合影(從左到右分別是林廣兆,陳百里,劉志仁,楊孫西,徐志誠,洪頂擁)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香港大紫荊勛、全國政協原常委楊孫西,香港金紫荊、銀紫荊勛賢、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長林廣兆應邀出席活動并擔任主禮嘉賓。 當晚的就職典禮共籌得善款7287萬港元,所籌善款將用于幫扶內地貧困地區捐建希望小學、資助教育基金和幫助香港本地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中學生。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第二十六屆主席劉志仁講話。 劉志仁在發表就職演講時說:“知識改變命運。大愛精神是每個人類的美好天性,隨著后天自我修養的成長和在奮力前進中個人事業的發展,這種博愛兼愛的大愛精神得到不斷的發揚演繹。基金會正是這樣一群秉承博愛、兼愛的愛心人士的集合體,大家不論事業大小、不分地位貴賤高低,在日常中,都自覺地發揚大愛精神,努力奉獻。” 劉志仁表示,接過再次振興基金會的大旗,深感任重道遠。當前香港各家企業都處于艱難時期,為基金會籌款帶來殊多困難。但基金會仍然得到各界善長仁翁和基金會同仁的支持,本屆仍籌得善款7287萬港元,再創本會籌款新記錄。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志仁表示,自己雖然已過從心之年,但在接下來的任期中,會接過歷屆前賢傳遞下來的慈善大旗,與本屆同仁們一起,繼續潛心加強對文化教育事業的幫助,高舉“知識改變命運”的大旗,給予需要幫助的邊遠地區學子以切實、踏實的幫助。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第二十五屆主席徐志誠講話。 基金會上一屆主席徐志誠對第二十五屆基金會工作做了回顧。他表示,擔任基金會主席的這兩年時間是十分艱難的兩年,但是,要感謝大家的愛國情懷和對其工作的大力支持。上一屆基金會共有101人加入,籌得善款總額4800萬港元,創基金會創會以來的最高籌款記錄。第二十五屆基金會在內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希望工程平臺向武漢捐贈180萬港元;通過其他平臺或自行捐贈的方式向湖北捐贈款項達250多萬港元和2000多萬元人民幣。同時,在福建、吉林、山東、云南、青海、廣東、廣西、江西、四川等省市援建25所希望小學和兩所中學教學大樓;捐助各項教育基金和“智慧希望網校”建設;在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分別獎勵102名、100名“最美的鄉村教師”。基金會代表還出席了廣西容縣“志媚基金樹人班”的開班典禮;參加了基金會青年委員會與香港城市大學合辦的夏令營;在香港北區、大埔區舉辦了獎學金頒獎典禮,獎勵199名品學兼優、自強不息、經濟上需要支援的中學生。在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時,基金會榮獲“突出貢獻者”獎,基金會工作得到了祖國、人民和社會的肯定和鼓勵。 “我們希望每到一個地方,帶去的不僅是黃金,還帶去了‘寶玉’。”徐志誠說,希望“黃金”和“寶玉”能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和人民、關愛父母、尊師愛校的熱情,激勵他們努力學習、自強不息,將來成為祖國的優秀人才。 洪頂擁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基金會在過去的二十六年里,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幫助下,在各位善長仁翁的鼎力支持下,通過各種方式共籌得善款4.31億港元,共在內地23個省份援建了659所希望小學;在臺灣援建了2所學校,資助了臺中43名孤兒的學習費用;在香港獎勵了1045名優秀、自強不息的中學生;幫助972名貧困大學生完成了學業;獎勵萬名優秀貧困中小學生完成了學業;資助和獎勵了1044名寧夏、青海“最美鄉村教師”;捐贈眾多計算機等電教設備予有需要的學校;舉辦多期“希望小學”教師培訓班。 就職典禮上,基金會向第二十五屆(2019-2020年度)捐款冠軍劉志仁家族基金、亞軍志媚基金陳秉志伉儷、季軍柏斯音樂集團致送獎杯。第二十五屆(2019-2020年度)鉆石贊助人呂氏基金有限公司、林佑碧伉儷、蔡尚楷伉儷、顏麗園、王曼源、徐偉福向基金會補遞捐款大支票,并接受了基金會頒發的紀念品。 印鑒交接儀式。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第二十五屆主席徐志城(右),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第二十六屆主席劉志仁(左) 現場合影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