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5月10日電 題:香港“漢服”粉絲望借文化糾正偏見 重修社會裂痕 中新社記者 史冰筠 “和諧、共融,是我們追求的理念。”親身經歷了家鄉香港的暴力撕裂,梁湘這兩年和身邊的人正不斷嘗試以文化為切入點,引發大家換位思考,放下成見,重修社會裂痕。 梁湘是一名金融界從業者,2020年與一眾愛國愛港朋友成立了一個民間文化組織一世界文化協會,希望以此為平臺,令大家團結包容,彼此尊重。 “過去的一兩年,香港社會發生過一些沖突,讓我想做一些修復社會的事。希望讓文化生活帶給大家心性上的轉變。” 今年春節,梁湘組織會員穿著漢服參拜文武廟,受到香港街頭市民的矚目,活動被媒體報道后在中國內地網絡也登上了微博熱搜。“穿漢服的人自然在舉手投足間會散發出古人的典雅氣質,有不少人認識漢服后都覺得好奇和喜悅。”她說自己對漢服非常喜歡,所以找到一些同樣感興趣的朋友走上街頭,展示漢服之美。 與內地已火爆很久的漢服宣傳活動相比,梁湘說香港大眾對于漢服的了解較少,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嘗試穿著,他們會覺得不方便。但亦有年輕人穿過之后認為女性優雅,男性瀟灑,并找機會結隊穿著漢服拍照向朋輩宣揚。 從20年前的古裝片,到把漢服穿在身上,早前參與了春節漢服巡游活動的一世界文化協會干事田杰表示,漢服和自己平常的運動系穿衣風格大相徑庭,但是在穿上后卻有一種和諧感。“穿上才發現,它和我的形象毫不違和,而且還有一種親切感。我也有些感動,畢竟好多年沒見過自己的新形象了。”田杰表示,自己很珍惜可以穿漢服上街的機會,在一些中國傳統節日里如去年中秋節的時候,他便穿著漢服走上街頭,算是拋磚引玉地做一次漢民族服飾的推廣。 田杰認為漢服文化是值得在香港推廣的,而且需要一種“接地氣”的方式。他認為,漢服不能用一個統一標準來定義,需要結合現代場景融入創新的文化符號。而且香港的大眾對漢服的認知還有限,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宣傳感興趣的東西。希望它有一天能以新的方式展現在現代人的生活里。 “我是中西合璧的家庭,丈夫是德國人,兩地文化大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兩地都比較注重傳統文化。”梁湘說,“以前我對中式家私、擺設,不太留神,反而是他(丈夫)比我更加注意。”梁湘表示,其實在香港久住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都有不少接觸和認識,也很喜歡。 梁湘的丈夫漢斯是德國人,已經定居香港26年,他在妻子介紹下參與到漢服巡游活動中。他認為,這不僅是一件衣服,而是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自己可以在穿著中體驗學習,是非常難忘的經歷。另一位參與漢服巡游活動的外國女孩說,自己的朋友非常驚訝她參加了這個巡游。她認為漢服優雅、美麗,這次接觸漢服的機會給她帶來了深刻印象。 據介紹,一世界文化協會在過去兩年中已經舉辦過多次文化交流活動,比如揮春書法比賽、德國啤酒節派對、歐式圣誕爸爸送禮物等。梁湘說,希望疫情受控之后,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可以進入學校、社區,并能夠深入人心。“我想以一個普通香港人的身份,令文化活動參與者獲得啟發,讓社會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