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 要聞推薦 > 正文
    為“通”攜手 以“聯”共贏——粵港澳譜寫大灣區共贏曲
    2021-05-20 10:39:07?王茜 郭鑫?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美玉  

    新華社香港5月20日電題:為“通”攜手 以“聯”共贏——粵港澳譜寫大灣區共贏曲

    新華社記者王茜、郭鑫

    “我在內地新認識的朋友,沒有人問‘你從哪里來’,他們都是問‘我們一起可以做什么’。”對于粵港澳大灣區人的實干精神,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深有感觸。

    這背后是粵港澳大灣區從藍圖到行動的真實寫照。

    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經濟界的高頻詞。打破藩籬、疏通堵點,在共同努力下,粵港澳三地在規則銜接、創新合作等多維度取得實質性進展,大灣區正以堅實的腳步向前行進。

    創新“通”

    “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是灣區各城市的政府一起努力的目標。”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說,香港擁有良好的基礎研究土壤,又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可以吸引海外人才來大灣區服務,這將是香港未來幾年創科方面發展的重點。

    創新合作是大灣區的“充電器”。為了整合優化區內科技資源配置,粵港澳三地紛紛圍繞創新布局,加快創新平臺建設。近兩年來,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中國分院、國際量子研究院等機構紛紛落戶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質推進和落地項目達138個。

    香港科技創業生態日趨蓬勃:初創企業數量由2014年的1070家,增至2020年的3360家;本地研發總投入由2014年的167億港元增至2019年的263億港元;至今已涌現出8家“獨角獸”企業。

    最近召開的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也透露,粵港兩地通過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至今已共同資助140個科研項目。雙方均表示,將加強在科技創新方面合作,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國際創新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澳門的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機遇。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立分部,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已完成一期建設,算力達116億億次/秒,實現跨境光纖互聯、資源共享,為逾百家科技企業、高校和研發機構提供計算服務。

    “讓科技要素更加自由和暢快地進行流通,真正形成協同創新,可更好地攜手共建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對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們紛紛表示,粵港澳在科技合作上各具優勢,大有可為。

    人才“通”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是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龐大,將為香港帶來無限機遇。特區政府將不遺余力推動大灣區發展,積極鼓勵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香港青年參與。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動力卻沒有衰退: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2%的GDP。

    巨大的發展潛力,帶動大量高端企業及科技公司紛紛在大灣區內設立總部。廣州、深圳、惠州等地紛紛出臺措施,開展項目,積極推進與港澳各方面的交流,為港澳青年搭建創業交流、合作、協同創新的平臺。

    2020年底林鄭月娥在她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特區政府將批出1億港元,為近200家青年初創企業提供資助:聘請及派駐本地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如今,“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及“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均已啟動。其中,香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截至4月30日,共有321家企業提供2394個職位,其中有1267個創科職位,較原先預計的高出近一倍。

    目前,香港、澳門的主要高校都在積極推進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辦學計劃,香港特區政府也在加快推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的建設和香港大學醫學院落戶深圳,以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為吸引人才創業,廣東適時出臺了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系列政策,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著力解決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出入境便利等熱點問題,促成了一大批人才和高科技項目落戶廣東。

    信息“通”

    互聯時代,信息為王。“中國第一灣”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各類信息的交流。

    全國政協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主席梁振英表示,做好跨境數據應用是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首要工作。企業的溝通交流、合作平臺的建設、人才培養交流都離不開信息科技通訊產業的互聯互通。

    為此,粵港澳三地日前正式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這將促進三地信息融合、消除隔閡,推動信息科技在民生和經濟產業上的應用。

    信息的有效融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當前,5G技術也日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方方面面。

    在香港,大面積覆蓋的5G信號已基本與內地無縫銜接。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總監梁仲賢介紹說,香港戶外的5G覆蓋已達八到九成,地鐵車站已可使用5G信號;更重要的是,香港使用的5G信號頻譜基本與內地接軌。“目前已有部分運營商的移動套餐包含通用于大灣區的數據包。”

    在澳門,5G技術成為經濟復蘇的期待。澳門郵電局局長劉惠明說,智慧城市是澳門特區政府的發展藍圖,期待5G技術能在電子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方面為澳門注入新動能。

    有關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了集研發、生產、應用為一體的完整5G產業鏈,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萬億元級的5G產業聚集區。

    一直以來,機制規則的差異成為三地融合與發展的主要障礙,而今這些壁壘正被逐漸打破。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至2021年4月,各級政府已出臺逾230部促進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文件,“制度之異”正在逐漸變為“制度之利”。

    從探索到脈絡逐漸清晰,到獲得眾多點贊,機制規則的“通”讓三地之間深度融合彰顯著無限活力。盟聚四海,共贏未來。只有聯合攜手,才能不做時代的局外人。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蜜桃臀久久伊人福利,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美丽的姑娘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免费观看| 国产无套露脸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龙珠全彩里番acg同人本子 | 日韩爽爽爽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在线| 黄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口工全彩漫画|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小视频在线| 1300部真实小u女视频在线|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2021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无限资源日产好片| 又大又湿又紧又爽a视频| www.日本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另类自拍| 国产日韩在线看| 久久一区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色天香论坛视频高清在线|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少妇大叫太大太爽受不了|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