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5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8月5日,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統一指揮下,福建省18家法院對37起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案件進行集中宣判,分別以詐騙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對鄭必武等60名被告人定罪處刑。據悉,這37起案件中被告人涉及建立虛假網站,通過QQ、微信發布虛假信息,虛構開獎號碼、外匯投資等多種詐騙手段,以及提供銀行卡轉移詐騙款等幫助手段實施犯罪行為,涉案金額高達5000余萬元。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電信產業的迅猛發展,利用手機通信工具以及互聯網等手段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高發、多發,且作案手段演化周期加快,手段隱蔽,迷惑性強,波及人數多,造成人民群眾財產損失巨大,并催生、誘發大量上下游關聯違法犯罪,形成了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中心的犯罪產業鏈,嚴重侵犯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對此,福建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常態化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關聯犯罪,有效打擊犯罪分子囂張氣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據統計,2020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524件3435人,涉案金額16億余元。 從案件審理情況看,當前福建省電信詐騙案件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案件數增幅較快,涉案金額大;犯罪手段多樣化,新舊模式并存。目前各種詐騙類型達48類共計300余種,詐騙手段花樣翻新快,新手法層出不窮,且更加隱蔽、更具有迷惑性。有的詐騙分子利用大數據對人員信息進行篩選、分析,針對特定人或特定群體量身定做的騙術,讓人防不勝防。有的詐騙手段由來已久,借助互聯網手段依附社會熱點卷土重來,有的詐騙利用虛假電子商務平臺,手段更為隱蔽。犯罪模式日趨組織分工化與專業化。詐騙團伙內部設置網絡組、話務組、轉賬組、取款組等,分工明確,各環節“流程化”操作特征明顯。四是跨區域轉向跨境作案,案件取證難度大。許多詐騙團伙為逃避打擊,將詐騙窩點轉移至境外,通過網絡電話對境內民眾遠程實施詐騙,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由此出現犯罪行為和結果地相分離,加上詐騙手段的高科技化,給案件取證和審查帶來巨大挑戰。全省案件詐騙窩點設在境外已超過八成,以緬北地區窩點居多。 針對目前全省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的特點和趨勢,福建法院切實強化政治責任和大局意識,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創新工作方法,加大打擊力度,取得了較好的審判實效。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互聯格局,充分發揮職能,堅決依法懲治。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犯罪分子的貪利性,依法用足用好財產刑,加大經濟懲罰力度,最大限度剝奪再犯能力。強化源頭治理、綜合整治,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法院隊伍教育整頓,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作,健全完善信息共享,配合開展緊急支付、追贓返還,對于已審結的案件進行全面摸排,加大罰金、贓款的追繳,綜合運用強制執行、失信曝光、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等措施,努力把受害群眾的財產損失降到最低。2020年至今,共為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1.6億元,切實維護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對于案件審理中發現的隱患,全省法院還探索創新預防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通過及時提出司法建議,促進堵塞制度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