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廖麗萍)5日,廈門市發布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增速均排名全省和全國副省級城市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7.6%,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個百分點和1.4個百分點,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上半年,廈門經濟“半程跑”加速高質量領跑,經濟運行呈現出內外需穩步增長、產業運行穩中向好、質量效益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等特點。從全省看,已核定、可比較的指標中,廈門市有19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級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項指標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打通兩個市場 上半年,廈門市餐飲業同比增長48.5%,高出全省7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二。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煙火氣十足的餐飲業加速“回血”,成為廈門消費復蘇的一個縮影。上半年,廈門市打出“促消費”組合拳,從政策到市場多維激活消費潛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28.1%,連續5個月蟬聯全省第一,兩年平均增長11.0%,分別高出全國、全省6.6個百分點、5.4個百分點,也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 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廈門一手促內需,一手穩外貿,積極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在近日舉行的“外貿優品匯 扮靚步行街”出口產品轉內銷(廈門)活動中,廈門中昱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兵帶著自有運動品牌開啟了面向國內市場的直播首秀。 “受疫情影響,去年公司從外貿出口轉向拓展內銷市場,在商務局搭建的各種促消費活動的幫助下,企業一面做強外貿品牌,一面提升產品的國內知名度,實現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良性互動?!标惐f。 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林珍雅表示,廈門市商務局積極搭建優質出口產品內銷平臺,并推進穩外貿與促消費相互促進,深化內外貿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上半年,廈門外貿總量持續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4081.5億元,同比增長32.2%;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7.3%,分別比全國、全省高6.4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廈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99.85億元,同比增長15.0%,兩年平均同比增長7.6%,延續了近兩年來增速副省級城市第一的良好態勢。 積蓄發展后勁 上半年,在作為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方面,廈門的數據同樣搶眼。廈門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4個月居全省首位,其中,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9%,投資完成率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5月,總投資480億元的廈門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主廠房封頂。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單體最大、全球最先進的柔性AMOLED單體工廠,作為入駐廈門火炬高新區的龍頭項目之一,項目建成投產后也將加速上下游產業集聚,進一步完善廈門新型顯示產業鏈。 “投資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廈門市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快速增長,不僅大項目支撐突出,而且呈現出投資結構持續優化、重大片區建設提速等特點。”廈門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燕說。 從行業投資數據來看,各主要行業投資實現全面增長,特別是工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投資增速高于全市水平。上半年,廈門8個重大片區累計完成投資109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62%,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75%,其中6個重大片區累計完成投資量均超序時進度,特別是兩岸金融中心、同翔高新城、馬鑾灣新城、軌道交通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5%以上。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海滄隧道實現通車,新機場樁基工程順利開工。 投資和項目建設快速推進的同時,廈門著力招大引強,為經濟發展積蓄后勁。2021年上半年,新增落地招商項目6129個,其中,高能級項目245個。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廈門實際使用外資129.8億元,同比增長24.9%,新增千萬美元以上實際使用外資企業41家,外資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科技創新賦能 以科技創新賦能,上半年,廈門創新發展動力更強。 規上高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44.7%,同比增長36.4%,兩年平均增長17.9%,“互聯網+零售”延續去年較快增長態勢,限上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5.5%,高出全省2.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加快,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為72.2%,同比增長88.8%。生物醫藥快速增長,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鏈產值同比增長近4倍。電子行業市場需求旺盛,集成電路同比增長1.4倍。 廈門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長期積累的創新能力,上半年,廈門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鏈產值同比增長近4倍。全市358家國家級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產值超388億元,同比增長129%。 不僅是生物醫藥產業,廈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也方興未艾。5日,廈門鎢業公司控股子公司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單日漲幅達396.57%,成為繼特寶生物、羅普特之后廈門第三家在科創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我省首家分拆上市的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寧德時代在廈門火炬高新區注冊成立“廈門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電池制造、電池銷售、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等。今年5月,中航鋰電在廈門擴建50GWh的國際領先智能化工廠。 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分析,廈門在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方面優勢明顯,近年來又通過招商引入一批新興產業項目落戶,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龍頭引領,做強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搶占價值鏈高端,將為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無論是從總體還是分行業來看,廈門經濟發展較為均衡,質量也較高,這些數據進一步驗證了廈門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廈門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郭華生表示。 今年上半年,廈門三次產業結構為0.3∶40.6∶59.1,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穩居全省首位,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比一季度提高10.1個百分點。政府收入增速全省領先。企業利潤逐步回升,規上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2.6%,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117.4%。居民“錢袋子”全省居首。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同比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8.6%,三項收入的總量增速均全省居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