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實習生 張若言 通訊員 吳飛龍)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豬肉價格持續走跌。 面對或許是史上最強的“豬周期”,規?;?、標準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的福建生豬產業,整體趨于穩定。受訪業者普遍認為,我省生豬產業受影響相對有限,毛豬出場價大部分時間維持在成本線以上。 專家表示,未來,我省應持續推進生豬產業升級,在應對“豬周期”上掌握更多主動權。 豬價緣何“跌跌不休” 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布,7月份豬肉價格下降43.5%,降幅比上月擴大7.0個百分點。 在省畜牧總站教授級高級畜牧師陳玉明看來,受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國生豬供給大幅減少,價格水漲船高。最高峰時,7公斤重的仔豬出場價格超過2000元。福建省畜牧業協會秘書長蘭林森說,7公斤是本輪行情下新出現的豬苗標準,大體為斷奶豬的體重,“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市場供不應求,以至于仔豬一斷奶便作為豬苗出售”。 很快,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成效顯現,加之各地政府密集出臺扶持政策,生豬養殖企業紛紛補欄擴欄,各路投資者應聲而來,生豬產能迅速恢復。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564萬頭,相當于正常年份年末的102.1%;生豬存欄4.39億頭,恢復到正常年份的99.4%。而在我省,截至6月底,生豬存欄934.9萬頭,連續22個月實現增長。 后來的故事走向,與以往如出一轍:供給激增,豬價走低,養殖戶大量拋售。 業內人士分析,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豬肉價格大幅下跌主要受供求影響,市場豬肉供應充足,遇上消費季節性回落,導致價格持續下行。 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副處長陳學貴表示:“供給端,北方養殖戶為止損大量出欄小豬,早前壓欄惜售的‘牛豬’也集中出欄;需求端,下半年,尤其是暑假期間,是豬肉消費淡季,同時水產品、牛羊肉等替代品增多?!?/p> 專家分析,市場預期干擾導致肥豬壓欄,以及進口凍肉投放增加,也是本輪豬肉價格下跌的疊加因素。 蘭林森則認為,此輪低迷行情,還源于散戶大量入局。去年年中,他通過分析豬飼料消耗量等行業數據,便覺察到豬市或將有較大波動,因此提出減量化建議?!靶袠I低估了散戶對市場的影響。”蘭林森說。 我省規模養殖展現優勢 相較之下,我省豬市雖有所波動,但整體趨于穩定。谷值出現在今年7月第一周。當時,毛豬出場價為每公斤17.03元,此后稍有反彈,始終在自繁自養企業成本線上低位徘徊。 較高的規?;藴驶潭?,較強的養殖管理水平,是我省生豬產業應對“豬周期”的底氣所在。 “近年來,全省累計投入43億元,對所有生豬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累計創建省級以上生豬標準化示范場(基地)572家次,全省規模場基本實現按標生產?!笔∞r業農村廳畜牧獸醫處處長駱旭添說,截至2020年,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比例達到89.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我省不算生豬養殖大省,卻是名副其實的強省?!?/p> 規模養殖的優勢顯而易見。 當前,我省規模養豬場的死淘率普遍可以控制在10%以內,每頭能繁母豬每年可提供出欄商品豬18頭以上,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場生物防控能力同樣更高一籌。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已連續30個月未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此外,規模場在環保投入、無害化處理、料肉比等體現生長水平的關鍵指標、成本把控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本輪低價行情中,最受傷的非散戶莫屬。 生豬養殖周期長,從后備母豬補欄到商品豬,至少需要1年以上時間。在豬市紅火之際跟風入局的散戶,不少人選擇外購豬苗。這雖然縮短了養殖周期,但也意味著更高的養殖成本。 當前,福建自繁自養企業的養殖成本大約為每公斤17元;外購豬苗的養殖成本每公斤則要高出10元左右。當前行情下,高成本養殖意味著虧損更多。不愿虧本出售的散戶,在生豬達到出欄標準后,選擇繼續育肥,動輒養到150公斤以上。但豬價不見漲,飼料成本卻居高不下,越養越虧現象不在少數。去年以來,受國際市場影響,飼料成本不降反升。目前,福建玉米采購成本已達到每噸3000元。 福建省畜牧業協會秘書長蘭林森表示,散戶普遍追漲殺跌,在生物防控、環保治理、無害化處理等方面投入不足、水平有限,也不利于全行業健康發展。有序引導散戶退出,逐步提高規模化與產業化水平,是今后生豬產業的不二選擇。 產業升級平滑“豬周期” 豬倌們最關心的“豬周期”拐點何時出現? 據悉,7月份以來,為應對生豬和豬肉價格過快下跌,國家有關部門合計掛牌收儲5萬噸中央凍豬肉儲備,并指導各地同步收儲。生豬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目前,價格較前期低點回升15%以上。 不過,行業專家也提醒,此番低迷行情或許要比以往更久一些,要做好應對準備。 “首先,本輪‘豬周期’中,養殖戶大量養殖三元母豬,相較于以往主流品種二元母豬,上量更快;許多受非洲豬瘟疫情波及的養殖場與設備,經徹底消殺后,便能迅速恢復生產?!备V菔行竽琳菊鹃L吳俊穗說,產能上得更快、更集中,意味著消化周期也將更長。 蘭林森說,新上一個規?;i養殖項目,從基建到第一批商品豬出欄,大約需要20個月。由此推算,不少新增產能將在明年3月集中釋放,屆時或將對豬價有更大沖擊。 有鑒于此,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都在發力。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建立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防止產能大幅度波動。 “‘豬周期’是市場規律的表現,無法消除,但能通過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最大程度弱化其影響?!碧m林森說。 在我省,生豬產業正在加快升級?!盀閼獙Αi周期’,我們一方面加快淘汰部分低效母豬,另一方面改善飼料配方,降低養殖成本。同時,依托智慧養豬管理平臺,實現降本增效。”省農科院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飛龍說。 吳飛龍所在的科技服務團隊,長期在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科技服務。該公司在我省有4個基地,年存欄5萬頭、出欄10萬頭生豬。星源公司主打高端市場的“諾源”“黑老八”等品牌,分別以無抗豬肉與特色黑豬肉為賣點,前者售價比常規豬肉高出近30%,后者定價則高出1倍。 蘭林森認為,要平滑“豬周期”,還應當加強相關產業配套。譬如,建立生豬全產業鏈權威信息發布機制,以大數據助力從業者對生豬市場的分析和預判;利用好金融工具,通過生豬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推動開展“生豬+期貨”保險,降低豬肉價格波動風險;推廣能繁母豬和育肥豬政策性保險,推進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等特色保險,為生豬養殖業者分散部分市場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