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7日(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蔡明思 李澤波)在上周舉行的2021“海絲泉州”數字文創大會上,泉州市鯉城區超級城市IP“海絲家族”和泉州古城品牌IP標識及導視導覽系統驚艷發布。 兩大泉州古城文化IP讓人感到數字文創的生命力和爆發力,也讓人對提升泉州世遺品牌影響力充滿了無限期許。 打造文化IP講好世遺故事 泉州申遺成功后,成為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部三大類別非遺名錄的城市。如何講好世遺故事、傳播海絲文化,打造世界遺產典范城市,成為泉州的時代課題。 “城市文化IP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特定價值提升的創意,是凝練城市精氣神創造出的符號化、個性化的具體形象。打造城市文化IP,是講好泉州古城故事,推介海絲文化,叫響‘世遺古城’品牌的有效載體。”鯉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泉州文化豐富而多元,單個形象很難概括。我們多方溝通,經過200多稿的設計,最終采用了5個動漫形象,以‘家族’形式呈現。”據“海絲家族”設計方、功夫動漫集團董事長李竹兵介紹,這一IP充分融合海絲元素、古城文化、鯉城地標等內容,使海絲文化有了推廣載體。 李竹兵介紹說,“海絲家族”還會有新成員,目前正在規劃52集動畫片,未來上線國際渠道播放。以“海絲家族”為核心,將開發多種文創產品,涵蓋衣食住行旅等領域,搭乘城市應用,讓更多人通過此IP了解泉州、愛上泉州。 泉州有22處世界遺產點、945處文保單位、50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豐厚的文化家底,如何幫助游客更好地認識和體驗泉州?黑格(深圳)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蔣寧由此主持設計了泉州古城品牌IP標識及導視導覽系統。 在他的設計理念中,將通過“古城再現計劃”,從信息系統、品牌、文創三個維度幫助游客。“‘出磚入石’承載著泉州的文脈和記憶,它很柔情。”蔣寧說,在此基礎上可以衍生系統、有效、完整的視覺符號。 蔣寧把泉州比作一個活的博物館,并提出“街頭博物館”的概念。目前,泉州古城品牌IP標識及導視導覽系統已經開始實施,將引導游客深入173條街巷,通過有溫度、貼近的故事,呈現更加清晰、立體、鮮活的泉州。 借力賦能世遺創新發展 作為文化旅游資源集聚區、旅游集散地,泉州古城正以“數字文創”為核打造城市立體化IP體系,包括度假酒店品牌、休閑產品品牌、文化活動品牌、古城慢生活品牌等。 在本次大會的主旨研討中,華僑城天視文化集團總經理張治寰提出,申遺為泉州文化演藝全面升級提供契機。他認為,要充分挖掘本地傳統演藝內容,將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通過數字化技術向大眾傳播,提升本地市民精神文化消費水平,同時還應發揮閩南語優勢,打造泉州自己的“閩南語演藝IP”,讓更多人理解泉州、記住泉州。 華為數字政府產業運營服務部項目總監池佩姍說,數字技術能夠促進世界遺產的活化和交互方式的轉化。她說,借力VR、AR、文物資源數字化、互動展陳、手游等數字表現形式,可以促進文旅融合新業態發展,同時在業界合作探索文旅新技術和新應用的過程中,總結出世界文化遺產“原真性”和“完整性”這兩大保護原則。 展望“十四五”,數字文創正以更加廣闊的空間和令人驚嘆的形式,促進泉州世界遺產、海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7.1平方公里的泉州古城核心區都在鯉城區。泉州創建世界遺產典范城市,鯉城是“主場”。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鯉城區數字文創產業基礎雄厚,現有國家級動漫企業1家、省級文化示范基地2個。去年以來,鯉城區設立5億元泛文旅基金,打造古城數字文創動漫產業基地,入駐項目近百個,投資超60億元。 在源和1916文創園,《泉州海絲唐卡百米長卷》已經完成了三個主題的制作。“如果說泉州古城是一個IP的話,我們也是在潛心打造一個唐卡IP,目前已經投入2800多萬元。”泉州慧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鄭靖告訴記者,這個以宋元泉州世界文化遺產和海絲文化為主題的唐卡繪制完成后,將進入二期數字化建設,運用科技手段對畫卷進行3D建模,進而搭建其以泉州世界海洋文化遺產IP為標志的數字海絲經貿與文旅平臺,實現虛擬漫游、文化體驗、線上旅游購物等功能。 新聞鏈接>>> 海絲家族 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通訊員 蔡明思 李澤波 “海絲家族”由“泉泉”“和和”“阿木”“宋哥”“阿寶”等五個動漫形象組成,分別對應鯉魚、福船、提線木偶、東西塔和聚寶街等五個泉州標志性元素,整體設計融入開放包容的“海絲”精神與愛拼敢贏的閩南精神。 其中,聰穎堅韌的“泉泉”象征著美好生活;敢為人先的“和和”象征著和平發展;開放包容的“阿木”象征著文化自信;頂天立地的“宋哥”象征著國泰民安;恢宏大度的“阿寶”象征著公平交易。 據介紹,“海絲家族”將作為世界遺產時代鯉城文化新標桿,在政務系統、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領域推廣,形成鯉城超級城市IP產業鏈閉環。 此外,泉州古城品牌IP標識取材于閩南建筑特色“出磚入石”,由石磚組合成“刺桐”二字,形成一枚樸實的方形印章,包裹著泉州古城的文化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