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熊功首 丘棟輝 陳優兆)開春,武平縣城廂鎮梁野社區幸福里小區的居民又多了樁喜事——小區車棚里的集中充電設施投入使用,給電動車充電便捷了,也安全了。 記者走進這個武平縣最大的造福工程安置小區,看見環境整潔,各種車輛有序停放,居民們在活動室或聊天或看書,一派和諧景象。 誰能想到,就在一年多前,幸福里還是遠近皆知的臟亂差小區。 據介紹,幸福里小區居民超過600戶,有2700多人,主要由原精準扶貧戶、造福工程和庫區移民組成?!坝捎诰用駚碜圆煌l鎮,生活方式和習慣不一,加之小區建設周期長、物業管理無序,2016年居民陸續入住后,小區環境逐步惡化。”幸福里小區黨支部書記林德芳說,盡快改變小區面貌成為居民最大的愿望。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福建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紅領行動·紅耀武平”特色黨建為載體,幸福里小區去年4月采取“紅色黨支部+紅色物業”的管理模式,通過建立黨群驛站、開展志愿服務等措施,集合黨組織、物業、樓棟長、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治理小區。 小區有支部,管理有力量。小區綠化、建摩托車棚、疏通管道、安裝電動車充電樁……一項項“小手術”,讓幸福里小區逐步換了面貌。同時,在小區黨支部的積極協調聯系下,小區里開辦了一家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幫助20多名小區居民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過去一年里,像幸福里小區這樣通過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的案例,在龍巖不斷涌現。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也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去年,通過在全市范圍開展“三紅”(紅色黨支部、紅色物業、紅色業委會)行動,龍巖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將“支部建在連上”等黨建經驗應用到社區治理中,建立健全從“社區黨委”到“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再到“鄰居黨員”的城市基層黨組織體系,深化近鄰黨建,把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堅強戰斗堡壘。 據統計,龍巖全市組建城市小區黨支部1284個,實現小區全覆蓋,依托“三紅”三方聯動小區治理模式,協商解決鄰里糾紛、環境衛生等問題近4萬個;同時,打造黨員“回家”工程升級版,4.3萬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回小區開展各類服務55.3萬人次,有效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