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劉劍飛)“早上老人可以在這里看書報或者看視頻、看電視,中午每人只要花5塊錢就能飽餐一頓,飯菜葷素搭配,確保營養均衡。如果不回家,我們這也有地方給老人午休,下午可以接著打牌、練書法、吹拉彈唱……” 春分時節,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闊口社區“黨建+”鄰里中心里不時傳出歡聲笑語,社區的老人們把這里當作第二個“家”。負責鄰里中心運營的廈門智宇孝老集團莆田區域負責人蔡坤福說:“作為第三方專業運營機構,我們必須做好居家養老服務。” 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一年來,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深化“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工作,著力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以前,部分基層黨組織沒能跳出“就黨建抓黨建”的圈子,無法找準有效的平臺和載體,出現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兩張皮”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莆田市創新實施“1+6+X”模式,以“黨建+”社區鄰里中心為平臺,全面打造開放、集約、共享的基層治理服務共同體,將辦公場所趨零化,實現社會服務最大化。 “1+6+X”,即突出黨建引領,完善社區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等6項服務功能,不斷豐富各類組織和群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的方式和載體。 2021年,莆田市在首批試點17個“黨建+”社區鄰里中心的基礎上又新建了21個,并將其擴展到農村地區和產業園區,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 為了突破黨委政府包辦的固定思維,當地“黨建+”社區鄰里中心改變運營管理方式,普遍采取公益性扶持、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模式,創設第三方運營機構“白名單”,引進專業的居家養老和日間照料服務機構,同時建立托幼托教中心和鄰里幼兒園,引導商圈市場、生鮮配送、家政服務等企業參與運營,集成鏈接線上服務平臺,讓居民在家門口盡享一站式服務套餐。 此外,莆田各級政府還將政務服務端口延伸至“黨建+”社區鄰里中心,進一步暢通網上辦、掌上辦、一窗辦等服務渠道,推動400多項民生類高頻事項下放到社區,讓老百姓少跑腿、就近辦成事,獲得了基層群眾的夸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