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聰:福建是我的家鄉,我們要把家鄉建設好
寫在前面的話 “中國這十年·閩籍鄉親話發展”系列報道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非凡十年,緊扣閩港兩地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講述在港閩籍鄉親與福建家鄉、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的新時代精彩故事,通過在港閩籍鄉親的視角,展現這十年間福建取得的輝煌成就與“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 陳聰聰:福建是我的家鄉,我們要把家鄉建設好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香港福建婦女協會創會主席陳聰聰接受東南網香港站視頻采訪畫面 人物名片 陳聰聰,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香港福建婦女協會創會主席。 東南網香港站:回看中國這十年,在各項事業發展的追夢路上,廣大女性以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和斗志,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風采。過去十年,我們國家的變化巨大,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在港的閩籍鄉親們,是如何投身福建的建設,去助力閩港之間的交流? 陳聰聰:我的祖籍是晉江,福建是我的家鄉,所以我們要把家鄉建設好。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心愿,錢賺的多賺的少不要緊,能夠把家鄉的建設推上新的高潮,能夠讓家鄉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改變貧窮的面貌,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愿望。 東南網香港站:毛主席曾經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那么,您作為全國婦聯執行委員,一直在團結、凝聚、引領著香港婦女不斷前行,與國家一起同步前行,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在過去十年中有哪些由您發起或者在您帶領之下婦女的運動和活動,是讓您印象比較深刻的? 陳聰聰:香港福建婦女協會成立只有七年時間,我們做了不少事情。我們婦女對內地貧窮地區非常關心。之前,我們跟全國婦聯合作,支援了甘肅最貧窮的地區,我們婦女協會捐了一百萬元給甘肅。我們也積極幫助福建建寧,捐贈物資助力它們的建設項目,捐了100萬人民幣給五個貧困區,每個地方給二十萬元,后來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有些項目產生了效果,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本來他們在外打工,因為有了這些項目,有的人就回來了,回來有事情做,有收入,還與家人團聚,有時間關心下一代的成長。 東南網香港站:您不僅僅致力于關懷婦女的事業,您也同時關注教育事業,聽說您曾回到福建,助力建設高等教育事業。過去十年,據相關機構統計,福建教育支出年增長了8%,在2021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也已經達到了59.2%,在十年當中提升了二十五個百分點。您認為在福建教育這一領域,在這十年當中有哪些發展呢? 陳聰聰:我曾把福州大學引到晉江去辦晉江校區。為什么會引到晉江去呢?因為晉江有這么多的企業,它們很需要技術人員,他們就在晉江辦校區,辦了好幾個專業,都是晉江這些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員,在那里把他們培養出來后,就供給晉江的企業。福州大學晉江校區,只用一年時間,就把房子建成,有運動場、有禮堂,有學生宿舍、有教師宿舍。晉江的企業家們也捐了不少錢,我個人也出了力,捐了100萬人民幣給福州大學,用于建設福州大學晉江校區。我們把福州大學引到晉江去,就是希望將福州大學的教育結合到基層去。同時,也可以說基層的企業也非常需要福州大學來晉江培養它們所需要的技術人才。 東南網香港站:福建是著名的僑鄉,在過去十年當中引入了7039家僑資企業。您作為中國僑鄉(福建)研究中心理事長,您覺得應該如何讓年輕的一代來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國情和傳統文化呢? 陳聰聰:中國僑鄉(福建)研究中心,是在2022年4月份成立,是在中國僑聯的關心下跟福州大學的合作,福大有幾個教授曾經來到香港大學,研究過僑鄉的一些問題。因為我們福建是著名的僑鄉,海外非常多國家都有我們福建的華僑,很多華僑的二代和三代,他們是在海外出生,對中國并不了解,對自己的家鄉也不了解。希望通過這個研究中心,把福建的文化風俗人情,家鄉的經濟發展,向世界各地介紹,也希望可以幫助華僑的二代和三代來更好地認識中國,認識自己的家鄉,為祖國未來在世界各地播撒文明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