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中國這十年·閩籍鄉親話發展”系列報道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非凡十年,緊扣閩港兩地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講述在港閩籍鄉親與福建家鄉、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的新時代精彩故事,通過在港閩籍鄉親的視角,展現這十年間福建取得的輝煌成就與“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 港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接受東南網香港站視頻采訪畫面 人物名片 洪為民,港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 東南網香港站:您覺得香港和福建在這十年中有什么重大的成就和進展? 洪為民:香港在更好地融入祖國發展方面有很積極的作用,其中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與內地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更密切的合作,與福建也是如此。改革開放初期,很多長輩就已經去福建投資,那時主要投在制造、貿易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福建現在正在加強數字經濟的建設,我也參加過在福州召開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包括福建在內的內地經濟發展成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香港與內地在高端產業的合作越來越多,像福建知名科技公司網龍就是在香港上市。閩港之間的合作,開始轉向高端化、知識性、技術性、科技性產業合作。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高鐵開通以后,閩港兩地往返更加方便,相信兩地合作方式會更加多元。 東南網香港站:您對香港與福建、深圳之間的交流與發展都特別了解,您覺得兩地協作上有什么相似點和不同點? 洪為民:香港本身和大灣區九個城市有很密切的合作。不同點在于,第一是福建相對來說人力成本較低,土地幅員寬廣;第二是福建有一個特色,其跟臨近城市的合作,比如江浙這一帶的人才也會往福建走,還有海外的一些合作,側重點會不同。 另一方面,福建省內有一些很好的大學,可以自己培養人才,但這還不夠,我覺得下一步要考慮怎么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到福建。相對來說,深圳能夠吸引全國的人才,香港能夠吸引全球的人才,我覺得福建在這塊也需要繼續思考。下一步,要思考怎么利用福建這么好的環境,吸引更多人才。而且福建鄉親遍布全球各個地方,能夠吸引海外華僑華人,像東南亞這些地方的華僑華人回國。 如今香港在講要再工業化,但如果要量產,或是比較大型且需要一定工業基礎的產業,香港承接能力有限,只有真正非常尖端的產業,或是全自動化生產的產業才有可能在香港落地。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福建是有這個條件的。福建有很多傳統工業,且福建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比如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基地等。像福州附近有很多高科技園區,有一個大數據中心,不少人才在那里聚集。 此外,福建有一些很好的品牌,已經是國內知名品牌。我覺得也可以利用香港的品牌設計、廣告宣傳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幫助福建產品建立品牌,提升它的品牌價值,走向國際變成國際品牌。 東南網香港站:近年來,您參與過哪些閩港交流合作? 洪為民:我的本職工作是協調深港兩地合作,像前不久,深港聯合發布的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十八條”措施,這些我都有參與。像2019年的閩港青年數字經濟交流座談會,去年在福州和香港兩地線上線下同步舉行的國家和福建省“十四五”規劃·閩港合作新機遇研討會,我都有參加,大家圍繞著怎么樣加深閩港之間的合作,展開了研討。閩港之間的交流很頻繁,但是過去的交流主要還是在傳統產業,未來我們應該要聚焦新興經濟、新興產業的方向,特別是數字經濟這塊,充分利用福建自身條件,和香港互補,更密切地合作。 東南網香港站:您覺得,福建和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有哪些值得共同進步的領域呢? 洪為民:福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我覺得香港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福建企業走向國際的時候,需要法律、會計等方面的專業服務,恰恰香港有這塊高效專業的服務及各領域專業人才,可以配套合作。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少福建企業在香港上市,如果我們能夠打通金融,可以更好地利用香港這個平臺,幫助我們福建企業發展。 東南網香港站:展望未來十年,您認為還有哪些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洪為民:就是人才,我們未來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香港有很多金融人才,而內地有很多科技人才。我覺得,人才上要有更多的交流、互補。如何去吸引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尤其是閩籍人才,無論是回到香港,還是通過香港回到福建都可以。而且我們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他們有回到家鄉的感覺,我覺得在這方面福建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有足夠的產業讓他們發揮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