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香港夏季流感高峰期。香港衛生署8月3日發布消息稱,從5月5日到8月3日,在與流感相關的458宗嚴重個案當中,成年人個案為439宗,未成年人個案為19宗;在315位死者當中,312名是成年人,3名是未成年人。 據悉,此次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直接導致的死亡數,死亡比率為2.1%。緣何流感病毒能肆虐香港、造成如此多的患者死亡? 甲型流感H3為主 按照香港衛生署的報告,近一個多月來,在公立醫院主要診斷為流感的入院率達到了近年來的高峰,尤其是在0-4歲和65歲及以上人群中,分別達10.02/10000和6.59/10000。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徐京杭副主任醫師近日表示,與往年夏季流感比較,此次流感疫情出現更早,患者數量更多。“但從病原學來看,都是甲型流感H3為主。” 甲型、乙型和丙型是目前已知的流感病毒類型。徐京杭解釋說,根據病毒表面蛋白不同的種類和結合情況,甲型流感病毒可分類為幾種亞型。在眾多亞型中,近年來甲型H1N1、H3N2流感亞型和B型流感常見于人間傳播和流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季節性流感則是指在每年流感季節中,人與人之間廣泛傳播和引起疾病的流感病毒。“值得注意的是,流感大流行在過去每隔10—50 年出現一次,而大流行的時間卻是無法預測的。” 數據顯示,此次流感的整體死亡人數已超過了香港2003年SARS爆發時水平,死亡率為2.1%。“由于總感染人數較多,因此死亡人數也較多。”徐京杭解釋說,之所以病死者主要為65歲及以上的老人,是因為老人和小孩的免疫力相對差,老人還容易合并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因此是流感的高危人群。“這個特征也和既往的流感疫情特征類似。” 流感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發癥。“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療,而流感則必須要治療。”因為,流感能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繼發細菌性肺炎或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病死率較高。比如,孕婦、6-59個月兒童、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艾滋病毒/艾滋病、哮喘、慢性心肺疾病等)的人群以及衛生保健人員。 徐京杭解釋說,此次流感患者多表現出普通流行性感冒的癥狀,有時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重者會繼發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由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亦可透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現在尚無治療流感的特效藥,抗生素不能預防或治療流感,一些抗病毒藥也只能部分緩解癥狀。“接種疫苗是目前的預防方式。” 眾所周知,每年暑期都有相當數量的大陸游客去香港觀光旅游,在目前流感高發時期,徐京杭善意規勸老年人或者幼兒,“抵抗力較差者,患病機會較大,最好暫緩去香港旅游”。如果是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患病機會小,不一定非要取消旅游計劃。但是應該注意先注射流感疫苗,并且在旅游過程中不要過于勞累,以免抵抗力下降。 H3N2流感病毒變異了嗎? 徐京杭對此次流感和2013年的SARS進行了比較,“傳染途徑是一樣的,都是呼吸道傳播。”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越是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傳播速度越快。另外,接觸污染的玩具或用具也可傳染。 盡管傳染途徑一樣但是病原學不同。“SARS爆發時無有效的疫苗,而目前的流感疫苗已經比較成熟。”因此,徐京杭認為,只要防控得當,此次疫情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不大。但徐京杭話鋒一轉,如果在公共衛生水平與往年持平的情況下,流感疫情嚴重化,其原因確實有可能是病毒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異,導致注射疫苗后產生的抗體無法中和病毒而免疫失敗。 據了解,大概每2年至5年流感病毒就會出現一個新的變異株。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查閱文獻發現,香港此次的流感并未出現抗原漂移,但有小抗原變異(N121K),導致此前的疫苗失效。數據也印證了香港專家的發現,從2016年7月至今年3月,香港有20%的H3N2毒株出現N121K變異,到今年5月變異比率更多于三成半。此變異或可能是導致今次流感高峰的原因之一。(李 穎 鏈接 注射了流感疫苗,為何還會患上流感? 安全有效疫苗的存在和使用已有60多年。 當流行病毒與疫苗病毒很一致時,接種流感疫苗最有效,即使流行病毒與疫苗病毒不完全一致時,流感疫苗仍可為健康的成人提供保護。但此次香港衛生署公布的數據卻讓人震驚,在304宗成人死亡個案中,137人(占45.1%)曾接受過流感疫苗注射。為何接受了流感疫苗注射,還會患上流感,甚至死亡? 這是因為每年的流感都是由不同的病毒株組成,流感預防疫苗的有效性每年都會有變化。“流感疫苗在歐美地區的有效率為40%,香港的有效性最高達70%。”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袁國勇稱,曾在2014年感染過H3N2病毒的人,體內會產生對抗流感病毒的天然抗體,短期內會受保護。但兩年半后的今天,天然抗體逐漸下降而失去免疫力。而去年曾接種流感疫苗的民眾,限于流感疫苗只有約為6個月的效力,有部分人會因抗體下降而成為易感染個體。 流感病毒非常容易變異,而疫苗的防護能力卻是有限的,這給流感的防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每年2月份,世界衛生組織都會召開專家會議,確定下一個流感季節流感疫苗推薦毒株的組成。專家們根據前一年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毒株情況,對上一年的毒株進行調整。而基于毒株研發的流感疫苗,也隨之每年都發生變化。 疫苗的研發,始終在與病毒的變異進行著競賽,有時還會輸掉比賽,帶來流感的大范圍暴發。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李德新表示,即便如此,注射疫苗,仍然是預防流感發生的最主要、唯一的手段。 徐京杭也再三強調,預防流感必須要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與其他傳染病的防控一樣,預防流感也要把好三個環節。首先,管理傳染源:流感的傳染源是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起病2-3日傳染性強。作為患病者,應主動居家隔離,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其后應徹底洗手,用過的紙巾及時丟棄。醫療機構及時診治患者,早期(48小時內)給予抗病毒治療,如奧司他韋。 其次,切斷傳播途徑:在流感流行期間,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高危人群在這些地方逗留時可考慮佩戴外科口罩;注意應勤洗手,特別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或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后。 同時,保護易感人群:兒童、老人、慢性疾病患者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因此應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產生抗體后即可有效抵抗相應病毒感染。另外,還應規律作息、飲食健康,戒煙限酒,避免抵抗力下降。對于高危人群,還可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藥物預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