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莆田全市909個村(居)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走在全省前列—— 東南網2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歐碧仙) 春暖花開時節,走進莆田市涵江區萩蘆鎮美麗鄉村示范點崇福村,只見道路干凈整潔,保潔員穿梭巡查,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隨處可見,景區游人如織……“村里衛生好了,環境美了,現在還變成了景區,我們的腰包也鼓了。”在崇福村景區內擺小吃攤的村民蘇鑄妹開心地告訴記者。 “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是莆田的奮斗目標。為此,莆田積極開展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大力推動農村環境衛生全域治理,形成長效保潔機制。目前,全市909個村(居)陳年垃圾清理率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98%以上,走在全省前列。美麗鄉村的秀美畫卷,正在莆陽大地上徐徐展開。 專項治理,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微風拂過碧綠的池塘,垂柳依依。文化墻旁是干凈的村道,推平農村旱廁后改造的嶄新公廁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這是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埔柳村的村容一角,也是莆田近年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成效的縮影。 “前幾年的埔柳村可不是這樣子,而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蚊蠅亂飛。”站在村中新建的稅苑休閑公園內,華亭鎮綜治辦專職副書記李永鑫說,困擾埔柳村多年的農村垃圾問題得到解決,是從2015年開始的。 2015年,莆田開展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專項行動。按照莆田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各縣區、管委會印發了一系列實施意見、考評辦法,建立“戶分類、村居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機制,并形成農村衛生監督的長效自治機制,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一場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戰役。2年后,提前完成了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備的處理設施、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責任監管機制等“四有”目標,全市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 為鞏固提升專項行動成果,2016年10月,莆田召開全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動員大會,推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續集”——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提高文明程度。 在多輪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提升行動的帶動下,莆田的農村人居環境有了大幅提升,美麗鄉村也釋放出更多魅力,給群眾帶來更多實惠。2016年“五一”期間,埔柳村舉辦莆田首屆月季花展覽,吸引了超過15萬人次的游客前來參觀;今年春節長假期間,崇福村吸引游客10萬多人次。 機制保障,長效保潔人人受益 根據共建美麗鄉村工作統一部署,全市各鄉鎮(街道)、村(居)必須組建保潔隊伍,聘請環衛工人,對主次干道實行不低于8—12小時的保潔;村莊每500人至少配備1名保潔員,做到垃圾定時清運。同時,要配備農村環衛設施設備,推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 2017年,全市環衛設施設備采購投入7331.15萬元。目前,全市有城鎮環衛工人1.1萬多名。 投入資金哪里來?莆田市環衛處主任林存華告訴記者,在籌措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過程中,莆田建立了公共財政與個人統籌投入相結合的保潔長效保障機制。2017年,市財政預算投入4500多萬元,縣(區、管委會)財政投入1億元,用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或“一事一議”,動員村民每戶每年繳納垃圾處理費60至120元;在各村居按規定足額收繳垃圾處理費后,市、縣(區、管委會)財政分別按戶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20元予以獎勵。此外,全市還積極發動鄉賢捐助,目前已發動社會捐資5000多萬元。 建設美麗鄉村要村民自掏腰包,村民同意嗎?崇福村每戶每年繳納垃圾處理費120元,蘇鑄妹說:“我認為這筆錢花得很值,因為村里的衛生面貌大改觀了。”蘇鑄妹說,這是讓老百姓得實惠的大好事,關系到每個村民的生活質量。每人掏一點,政府也補貼一點,家家戶戶都能從中受益。 “農村垃圾治理,光靠政府或群眾都行不通。公共財政和群眾各掏一點,有利于增強群眾的參與感和責任意識。”萩蘆鎮黨委委員郭忠東說,如今,村民已基本形成自覺繳納垃圾處理費的習慣。比如,到目前,崇福村2018年度的村民垃圾處理費收繳率已完成95%以上。 督查考評,美麗建設比學趕超 今年春節假期剛結束,莆田就開始著手開展2月的鄉村環衛考評工作。“被考評的村(居)通過隨機抽取,考評組人員突擊檢查,一經發現,能整改的問題現場辦公處理,不能馬上整改的,發布通報,督促限期整改。”林存華介紹道,莆田每月隨機抽取26個鄉鎮(街道)、52個村(居)進行考評。考評內容以生活垃圾治理為主,占八成。每月考評一次,每季度排名一次,然后依據各縣(區、管委會)排名情況,從市級考評基金和市財政補助資金中,給予最高獎勵50萬元、處罰30萬元的相應獎懲。 在市級考評的帶動下,縣、鎮兩級也紛紛出臺考評辦法。仙游縣把鎮(街)分成平原和山區兩個片區,開展互評拉練活動,然后給予約談、通報批評、效能問責等處分;荔城區實行區考評鎮、鎮考評村兩級體系,試點評選衛生文明戶;城廂區通過明查、互查、暗查機制,開展“星級文明戶”“紅綠旗家庭戶”等評選,并將每月考評結果公布在市、縣兩級媒體上。 2017年,通過12次月考評及前三季度評比活動,莆田共發出通報16份,共發現問題點14.16萬個。目前,問題整改率達98%。 同時,莆田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打造典型、全域推廣,每個鄉鎮每年抓不少于2個的示范村,目前已涌現出荔城區后黃村,涵江區東大村,城廂區澗口、云峰、埔柳村和仙游縣白洋村等一批不同類型的示范點。全市每月一次輪流到縣(區、管委會)召開共建美麗鄉村工作現場會和點評會,聽取情況匯報,并組織現場點評;每半年進行一次全市觀摩檢查,推廣先進,督促后進,推動工作均衡開展。 |